首席调研:2018年GDP增速预期放缓 货币政策仍将稳健

来源:第一财经网 陕西新闻网 浏览

小编: 接受第一财经调研的经济学家对2018年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57%,中位数为6.6%。2017年12月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

接受第一财经调研的经济学家对2018年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57%,中位数为6.6%。

2017年12月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方面将会毫无动作。有四位经济学家预测在2018年人民银行将会有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没人预测利率会下调),而近四成经济学家则认为2018年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一到两次。新增贷款、社会融资总量预计较2017年有所增加,M2同比增速从2017年预测值的9.15%升至9.32%。

经济学家们预测,在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将有所下滑,而消费较为稳定。通胀方面,CPI同比增速将有所上升,PPI同比增速将放缓。贸易领域,进出口增速维持正值,但贸易顺差继续减少。

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5.98%,受调研的经济学家们认为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将较为平稳,2018年中人民币对美元将贬值至6.65,幅度和中美利差相差无几。

2018年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26,这是2015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但仍位于50线上方。

信心指数:连续16个月位于50线上方

2018年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26,下探至2015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但仍位于50线上方。本次预测中,有3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值低于50线,其余11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值都高于50线,这意味着近八成的经济学家对未来一个月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其中,德商银行周浩给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51.8,海通证券姜超给出本次信心指数预测值的最低值46。

工银国际程实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重心将呈现三重换挡:第一,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红利有望渐次释放,并通过国企混改和国际产能合作持续增强;第二,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支撑的新经济将成为增长新引擎;第三,从总量增速转向民生福利,经济增长效果更加侧重补足民生短板、促进分配公平和提升社会保障。他判断,2018年中国经济将进行长周期筑底,经济增长有望保持稳健。中国供给侧改革将稳步推进,取代需求侧管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适时精准发力,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则将长期延续,保持“短期不松、长期不紧”的特征。宏观审慎监管将维持强势,金融领域“严监管+去杠杆”的政策基调不会放松,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GDP:2018年GDP预期较2017年下调

2017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为6.9%,经济运行稳定,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家们对2017年度GDP增速的预测较为一致,给出预测值的19位经济学家均认为2017年整体经济增速将高于上年或与上年持平,年度GDP增速的平均预期为6.8%。

同时,经济学家们对2018年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57%,中位数为6.6%。除工银国际程实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将与2017年保持平稳以外,经济学家们都认为2018年GDP同比增速将较2017年度有所放缓,但他们对放缓的程度看法不一,给出预测值的经济学家中,有6位经济学家认为2018年GDP同比增速将降至6.7%,5位经济学家认为将放缓至6.6%,4位经济学家认为将放缓至6.4%。德勤中国许思涛最为悲观,他预计2018年GDP同比增速将放缓至6.2%。

海通证券姜超表示,从经济的几大需求来看,2017年上半年表现好的房地产、出口、制造业投资以及库存回补,在下半年以来都开始减速,三季度的GDP增速从6.9%回落至6.8%,工业增速更是从6.6%回落至6.3%,均意味着本轮经济的下行拐点已经出现,未来需要高度重视经济再度下滑的风险。他预计2017年四季度的GDP增速将降至6.6%,2018年降至6.5%以下。

物价:2017年12月CPI同比增速有所上升,PPI连续两个月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2017年12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87%,较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11月值(1.7%)有所上升。给出预测值的20位经济学家中,德商银行周浩给出了最大的预测值2.1%,而最小值1.7%来自兴业银行鲁政委。2018年度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22%,高于2017年度预测均值(1.58%)。其中,最大值2.5%来自兴业证券王涵、申万宏源李慧勇、瑞穗证券沈建光、摩根大通朱海斌和摩根士丹利中国邢自强,最小值1.8%来自海通证券姜超。

经济学家们预计2017年12月PPI同比增速将由11月(公布值5.8%)下降至4.78%。其中预测最高值5.1%来自华融证券伍戈,而最低值4.4%则来自于德商银行周浩。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均认为2018年PPI同比增速将较2017年有所放缓,预测均值为3.43%,低于2017年预测均值(6.26%)。其中,最大值4%来自瑞穗证券沈建光和摩根大通朱海斌,最小值2.6%来自海通证券姜超。招商银行丁安华表示,消费将保持平稳,消费升级仍将持续。预计2018年消费难有大的起色,但下行空间有限,整体平稳,同时居民追求美好生活意愿加强,消费持续升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年消费保持平稳

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08%,较11月(10.2%)稳中有降。其中,10.4%的最大值来自交通银行连平和华融证券伍戈,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小值9.4%。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0.2%,低于2017年10.28%的增长预期。其中摩根大通朱海斌给出了最高值10.9%,而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低值8.8%。

黄剑辉表示,2018年,一方面,汽车与居住类相关消费下滑将不利于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多重因素会对消费形成有利支撑。一是随着经济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二是消费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消费市场上升潜力巨大;三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将为消费增长提供稳定动力;四是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刺激了居民消费;五是商务部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一系列促消费政策。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程实:10%

温彬:10.2%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018年预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程实:10.5%

温彬:10.2%

工业增加值:较2017年11月回落

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2017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53%。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08%,较11月公布值(6.1%)稍有回落。其中,交通银行连平给出了最大值6.6%,渣打银行丁爽、兴业银行鲁政委和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了最小值5.9%。

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在2018年继续回落。2018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08%,其中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6.5%的最高预测值,而最低值5%则来自海通证券姜超。

连平预测2017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2017年1~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9%,比前10个月放缓1.4个百分点,11月利润增速降至14.9%。年末工业生产淡季,受到环保限产的影响,全国日均粗钢产量减少至174万吨;12月上旬和中旬铁精粉日均产量6.4万吨,环比和同比都有明显的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7年继续下滑

21位接受调研的经济学家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值为7.14%,低于2016年度官方公布值(8.1%)。其中,摩根士丹利中国邢自强给出了最高值7.4%,渣打银行丁爽、海通证券姜超、德勤中国许思涛和招商证券谢亚轩给出了最低值7%。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继续下滑,经济学家预测均值为6.63%,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房地产开发投资:2018年增速放缓

随着房地产调控升级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量在2017年一季度见顶后开始回落,并有可能一直持续到2018年下半年,受到房地产销售的影响,投资也会相应回落,经济学家预期201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28%,这一数值将在2018年回落至4.73%。

伍戈表示,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且房地产销售增速下行速度可能会加快。2018年房地产销售将负增长,房地产投资也将小幅下降。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

连平:7.2%

王涵:7.2%

谢亚轩:6%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017年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

连平:4%

王涵:4%

谢亚轩:6%

外贸:2017年贸易顺差较上年下降

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外需强劲,国内进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学家们预计2017年贸易顺差均值为4075.8亿美元,较2016年公布值(5099.63亿美元)有所下降,2018年预计将下降至3890.23亿美元。

李慧勇表示,世界经济复苏决定了外需仍然不错。在这一轮全球贸易复苏的过程中,美欧对不同品类商品的进口需求都在恢复,相对而言,对中间品和资本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对消费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为缓慢。从中国2017年来的出口表现来看,更多体现为低基数下的恢复性增长。从绝对水平来看,仍然低于2014年同期的水平。预计2018年出口增速仍将保持不错的增长,但随着基数的逐步抬升,出口增速或较2017年有所回落。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贸易顺差):

程实:418.4亿美元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018年预测(贸易顺差):

程实:3913.2亿美元

新增贷款:2017年新增贷款继续增加

经济学家们预计,本周将会公布的2017年新增贷款将由2016年公布的1.265万亿元上升至1.389万亿元。2018年这一数据将进一步上升至1.457万亿元,其中,最小值1.2万亿来自工银国际程实,最大值1.57万亿来自华融证券伍戈和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

社会融资总量:2017年社融总量较2016年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12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均值为1.42万亿元,低于央行公布的11月规模(1.6万亿元)。其中,德勤中国许思涛给出了最大值1.775万亿元,交通银行连平给出了最小值0.9万亿元。2017年度社会融资总量预计将达19.56万亿,比2016年(17.8万亿元)增加约1.7万亿元。经济学家还预计2018年社会融资总量或增至20.59万亿元。

鲁政委表示,2017年年末表外融资或季节性冲高。由于每年年底银行贷款额度较少,12月新增贷款规模往往低于11月。他估算12月新增贷款可能在8500亿。此外,表外融资在每年12月可能出现季节性的回升,使新增社融达到约1.5万亿元。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李慧勇:1.7万亿元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018年预测(社会融资总量):

李慧勇:21万亿元

M2:2017年12月增速反弹

经济学家们预计,2017年12月M2同比增速将从央行公布的11月水平(9.1%)上升至9.15%。其中,交通银行连平给出了最大值9.5%,渣打银行丁爽给出了最小值8.7%。

谢亚轩预计2017年12月信贷投放约8000亿元,M2同比增速反弹至9.3%,社融规模是1.2万亿元。11月金融部门持有的M2同比增速加速反弹,12月可能会略有放缓;企业部门持有的M2同比增速止跌回升,与同业、非标相关的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回落的幅度已经显著放缓,预计该趋势仍会在12月持续。12月财政存款投放力度较大,也对M2同比增速形成支撑。

2017年1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2月预测(M2):

丁爽:8.7%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2018年国内利率有上升压力,存准水平有下调可能

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19位首席经济学家中,有4位经济学家表示2018年会有一次加息,其他15位经济学家均认为这一年中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有18位经济学家给出预测,其中近四成的经济学家认为2018年期间可能会下调一到两次存准,其余经济学家认为2018年期间存准水平不会变化。

王涵表示,货币流动性方面,2017年的重要变化是金融去杠杆。这对流动性带来压力,但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2018年将继续推进。同时,也要注意全球流动性整体上收紧的变化。这些可能意味着国内利率在趋势上有上升的压力。

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18年上半年将较为平稳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6.9498升值了5.98%,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与第一财经研究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涨跌不一。NEER收于93.73,与年初读数基本持平,年内跌幅为0.57%;REER收于105.16,年内涨幅为1.87%。2017年12月受调研的经济学家们认为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可能将较为平稳。调研结果显示,2018年中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55,较2017年12月29日汇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5324)贬值0.269%。201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将有一定的贬值压力,预计将贬至6.65。

李慧勇表示,2017年以来,由于美元表现疲弱,非美货币集体走强。美元从根本上取决于美国的相对国力,美元走弱的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由美国一枝独秀转变为同步复苏。而由于中国在去产能以及房地产去库存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经济进一步回落的压力有限。叠加逆周期因子等政策性因素的引入,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结束,未来将呈现区间波动。汇率市场化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为〔6,6.9〕,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在该区间范围内波动。

官方外汇储备:2018年将有所增加

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12月官方外汇储备预测均值为31303.29亿美元,较央行公布的11月水平(31193亿美元)有所增加。其中海通证券姜超给出了最大值32000亿美元,最小值31150亿美元来自交通银行连平和瑞穗证券沈建光。官方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趋势将延续至2018年,经济学家们预测,到2018年底,这一数值将增至31592.86亿美元。

政策: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财政政策保持积极

潘向东认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2018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仍将稳健。由于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金融监管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18年将更偏重于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在杠杆率总量稳定的基础上调整杠杆率内部结构,以此来实现化解潜在风险和实现稳增长。金融监管的重点将转向更为全面的制度建设,实现金融监管的常态化机制,从而使金融体系能够在整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因此,2018年相对于2017年而言,流动性将出现边际改善。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18-01-09/75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