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观察丨推动产融结合回归商业本质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全球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融结合的不断深入推动多个产业之间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推进产业由低级向高级攀升,有利于打破区域间的障碍和壁垒,推动区域间资源要素充分的重组与流动

  全球经济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融结合的不断深入推动多个产业之间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推进产业由低级向高级攀升,有利于打破区域间的障碍和壁垒,推动区域间资源要素充分的重组与流动。

  产融结合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受到人们的关注。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瞄准新业态,尽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层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而在这条创新路上会遇到哪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依赖是什么?产融结合会带来哪些商业模式的颠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较早在这个领域开拓的中裕产业联盟总负责人苗旺。

  中国经济时报: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产业融合是风口吗?怎么看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苗旺: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正在面临成本上升的危机,原料采购价格趋于同质化,但是后续所有的经营费用都在提高,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毛利增长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另外,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信息“爆炸”,正在导致C端黏度下降。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期,C端消费者出于好奇心以及对于平台的新鲜感维系着自身同平台间的黏性,而随着平台的多元化,同质化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消费者在平台上对于商品的选择难度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正在逐渐下降,这是平台对于实体经济不能取代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不可逆的问题所在。

  与此同时,大经济泡沫带来B端危机正在日益凸显。当前全球经济都进入了去泡沫化状态。中国受到互联网经济和其迭代后催生出的衍生商业经济的冲击下,实体经济B端企业依赖于平台、依赖于供应链、依赖于信息出口、依赖于营销策略,而逐渐被这四项所套牢。

  商业必须回归本质。之前的中国零售业也好、互联网经济也好,都处在一个“分母时代”,即“以商聚人”的时代,只要“分母”够大,也就是流量够大,则转化率和变现渠道以及数据获取源便可以支撑起一个平台型企业的发展,而现在“分母”的边际效益在递减,流量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分子”反而成为了竞争的核心点,中国商业形式逐渐进入了“分子时代”,即“以人聚商”时代,也就是按人布局、按需布局,以分子带动分母。

  新零售诞生,OMO也就是线上融合线下形式的出现,标志着零售商业依然要回归实体,线下做黏度背书,做到消费体验从感官到触觉的购买体验回归,线上赋能线下,降低线下的运营成本、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物流及库存成本、降低货柜陈列展示成本,线下赋能线上增强消费体验以及消费者的真实触达,把控线下C端真实消费需求,使商业回归C端。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痛点和变局,中裕产业联盟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苗旺:中裕产业联盟创办之初,基于对这些问题缝隙的观察,就有相应的感悟,也有运营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洞见了这些弊端并作出了相应的分析和对策回应。

  从行业上说,明确行业战略,确定哪些商业模式是主导、哪些业态是支柱业态?所以,中裕产业联盟着手于线上融合线下,逐渐回归传统商业本质作为经营理念基础,使中裕产业联盟可以在现阶段保持良性的发展。

  从资本市场来看,现在资本市场的导向正在逐渐趋于C端商业,更加安全、更加稳健,因为所有的经济行为全部都是由C端引导发生的,而去泡沫时代趋势下,C端现在成为了资本市场的资本导向。中裕产业联盟也正是基于此商业洞见,发展和布局OMO模式下新零售经济的产业布局。

  中国经济时报:您刚才也提到了C端黏度在不断下降,那么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增强C端黏度?

  苗旺:首先是从流量入口着手,中裕通过从地理位置分布层面划分C端高密度分布区域,分为生活社区、商业地产两大区域,像社区周边的便利店、超市、生鲜、高端中型综合超市、药房、物业等业态;嵌套在商业地产中的超市、餐饮、酒吧、娱乐场所等,中裕产业联盟所布局的业态中全部囊括,并且依然在积极布局,在线下做足流量入口网络,并且达到相互引流,覆盖线下C端消费群体的多重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

  在确立线下C端流量入口网格化之后,我们通过三个坐标定位C端真实需求,并以人聚商、以人导商、按需供给商品及服务,三个左边分别是时间坐标、需求坐标和心理坐标。

  时间坐标是指根据线下C端客户的画像及接触找到满足消费需求的“对的时间”。需求坐标是指在对的时间下,做对的东西,迎合C端需求,给同质化人群提供同一需求品,同时也根据线下C端消费群体的从众心理提供从众爆品。心理坐标是指在提供不同品级商品的同时提供对应价格锚定产品,同时伴以饥饿营销和游戏体验感强的互动性营销方式,用高频互动和紧密的情感联系以及生活区位联系增强C端黏度。

  苗旺:当前,中裕产业联盟有5大颠覆,即信息寡头、消创合一、供需同源、店仓合一、线下标记线上。

  同时还有三大特点:产融结合,让金融回归本质,金融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盈利模式而是商业工具。贸易内循环,解决了联盟内闲置资金的使用问题,通过良性的商业贸易运转将现金流同货品流结合充分地流通起来,以实业保障资金良性增值。另外就是C端业态同心圆。

  苗旺:金融是经济的“心脏”,对产业发展提供“血液”。实体经济是国之根本,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不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多么错综复杂严峻,经济发展要换挡提质增效必须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中裕产业联盟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金融资本为引擎。致力于成为产融结合的领跑者。通过两大板块—金融板块和实业板块,凭借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和项目运营团队,结合丰富的实体项目业态,通过严谨的开发流程以及完善的项目管理强大的资源整合,力求成为多种业务一体化、互利共赢的多功能超大型产业联盟。

  苗旺:我认为,降成本改革需要持续推进。现在降成本除受到人工成本、环境成本等企业成本持续增长的抵消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短期内难以提高等影响外,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与此同时,营商环境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企业获得感仍需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新零售的出现对于产业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您认为新零售会是独角兽吗?

  苗旺:简单说,新零售就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泛零售形态”。而新零售的核心价值,是将最大程度地提升全社会流通零售业运转效率以及增强线下C端消费体验的新型零售商业模式。

  从技术层面来看,新商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端等都渐渐成熟。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很多研究显示,消费者的数字化程度、与互联网的紧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

  从行业层面来看,目前全球实体零售发展都在放缓,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中国实体零售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均衡,也要解决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所以上面这三方面就成为了新零售出现的重要因素。

  苗旺:新零售和过去任何一次零售变革都不一样,它将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优化资产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创造高效企业,引领消费升级,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是中国零售大发展的新契机。

  新零售将带来“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商场、网店、直播,都是消费的场景。在消费者端,大数据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人们都买了些什么。

  同时,商品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不再仅仅追求商品和服务,而是有了更多个性化的要求。总之,新零售将重构“人、货、场”这三个要素,原来在传统零售条件下,品牌商按照经验进行供货,线上线下割裂,而在新零售下,消费者是谁已经很清楚了,并且能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供货,再加上无所不在的消费场景,使过去的“货-场-人”转变为“人-货-场”。

  首先融合指的是线上营销人同线下运营人的融合,线上赋能线下,降低线下的运营成本、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物流及库存成本、降低货柜陈列展示成本。

  同时,线下赋能线上增强消费体验以及消费者的真实触达,把控线下C端真实消费需求,使商业回归C端最终达到虚拟和实体的融合。

  跨界指的是线下的人做线上的事即将线下的精细化思维带到线上,线上的人做线下的事(即将传播快、复制快等特点带到线下)。

  责权重构指的是在经历过跨界融合后的新零售经济下,哪一端拥有具有黏度的C端用户多则以哪一端为主,并且主次分明,分工明确。

  服务加成即对标现在线上平台服务的加成瓶颈现象,线下所带来的购物体验和情感维系是线上所不能及的服务条件壁垒。

  新零售的核心是“以心为本”,指的是掌握消费者需求就是掌握数据,线下标记线上。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全渠道、全天候、无缝融合的消费体验以及服务,最终实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这就是“以心为本”。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出现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们对更高层次生活的期待;意味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升级的向往。

  与此同时,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随着人口结构的持续变动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龄化的速度远高于我们过去的多数预测结果,“未富先老”的现实不得不去面对。但是,历史经验告诫我们“祸兮福所倚”。有挑战的存在就意味着有机遇的存在,甚至是“万亿级别”的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个年代。

  大健康概念的兴起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的全面升级彻底激活了健康服务市场,在庞大人口基数的支撑下,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成长空间十分巨大。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目标,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医疗服务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介入,也使得更多新玩家入局,大健康行业开始出现规模经济。

  另外,各大巨头的争相进入,让人们对大健康产业前景十分看好。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健康。同时,以小米等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也试图通过互联网将大健康业务嵌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另外,一些创新型的企业,也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异军突起。

  随着人们的消费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吃上放心的粮食、蔬菜以及水果。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竞争力相对偏低,大部分农业生产者都缺乏绿色生产的理念,农产品被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矛盾的产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对于绿色农业来说,绿色农业不仅追求的是农业生产能够有足额的产量,还更加注重长远的农业生产是否能够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这意味着,绿色农业也是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环保产业。

  人们对食物的绿色概念仍然是比较模糊,消费者总是自然而然地将“绿色”和“天然”绑定到一起,但是实际上绿色绝非仅仅如此,应该以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理解。绿色农业产品除了要求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投入品的正确和合理使用外,还需要对产品内在质量、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都有极其严格的质量要求标准。因此,较之其它农产品,绿色农业及其产品更具有生态性、优质性和安全性。

  当前,我国的老年健康服务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养老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养老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还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市场空间逐渐打开。

  2004年,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为1335亿元,2016年已发展到1.7万亿元。工信部副部长罗文曾表示,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随着政府部门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在空前加大,未来中国的养老产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行业的“蛋糕”都十分诱人。但是,如何将这些行业的“蛋糕”做大做好?如何能在这些行业里分一杯羹,企业创新将是关键的因素。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制约其发展的不仅仅是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选择。未来企业的竞争中商业模式的竞争将是核心。

  在所有的创新中,商业模式的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良好的商业模式,其它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商业模式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否则,再好的商业模式,如果长期保持不变,必然会失去优势。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前有传统巨头在这些领域频频布局,后有新生的独角兽企业的紧追不舍。企业如何立足自身实际,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上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完成颠覆式的革命。这一步也决定了,谁将站在新的风口成为领航人。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18-08-13/1476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