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货微学术上海财经大学微信订阅号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食货微学术”是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学术型新媒体品牌项目,依托学校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成果,坚持以原创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通过校园网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进行立体化的同源宣传

  “食货微学术”是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学术型新媒体品牌项目,依托学校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成果,坚持以原创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通过校园网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进行立体化的同源宣传。

  2014年6月开创以来,累计推出研究成果发布、学者专访等35期专题内容,累计浏览量达5.9万次,将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有机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兼具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上财精神的品牌特色,拟逐步打造成思想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网络育人新阵地。

  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致力于发挥多学科特别是财经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匡时济民,参与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发展,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用先进理论、思想和文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作用。

  学校长期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大宣传思想教育的工作格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论武装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学校领导做好表率的同时,智库专家、资深学者积极发声,青年教师杰出代表勇挑重任,特别鼓励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围绕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切实加强国家和上海市重要形势、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宣传。如何提升进一步发挥资政启民、引领舆论的作用,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有机融合,成为创建“食货微学术”项目的出发点和源动力。

  将学术资源与新媒体载体相融合,切口小,定位准。一方面,校内学术资源丰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应用统计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可长期提供应用型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学校深入剖析校园网络文化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同时瞄准办学特色和社会受众需求之间的契合点,主动适应现代传播新格局,树立全媒体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类媒介资源,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强大传播能力,努力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在扩大影响、增强效果上下功夫。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着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深化综合改革的经验成果,充分展现百年上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代上财人的精神风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顺应全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需要,用好新媒体平台,在巩固校园网主页主阵地基础上,加强“两微”建设,即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做好学校新媒体平台发展的战略规划,协调线下管理,组建学校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原创性新闻宣传作品制作,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立体的网络文化供给,于细微处展现上财人的精神风貌,宣传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和特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校的形象与品牌。

  2013年6月13日开设学校官方微博以来,陆续开设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注重内容建设,不断加强运营建设力度,两年来始终保持粉丝关注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学校新媒体账号关注人数突破10万人。学校官方微信订阅号与主页新闻、官方微博形成差异化定位,采用“一张图告诉你”、“多媒体场景应用”等多种形式对学校重要事件和热点新闻进行再呈现,如《上财章程图解》、《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党政工作要点》、《上财的十七个瞬间》、《专访樊丽明校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是大学的使命》、《创业学院揭牌仪式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论坛顺利举行》等,形成二次传播热点,扩大影响力。

  坚持校园原创性新闻,首发作品比例超过50%以上,陆续推出一批贴近师生、审美水准较高的原创性新闻宣传作品,《[图志]高颜值/99%不曾遇见过的SUFE的天空》、 《毕业季|夜微凉,SUFE情更浓》、 《SUFE迎新季选择上财的N个理由》、 《[图志]秋分|上财的秋天来了吗?》,得到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媒体广泛转发好评。

  经前期积累,于2015年6月正式推出“食货微学术”这一原创性学术型新媒体项目,“食货”二字源于《汉书食货志》,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解释:“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可见,“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布帛的生产及货币流通。

  历代正史中的《食货志》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我国经济财政历史发展轨迹的基本史料,详细记载了中国历代的汉族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方向提供基础数据。还记载了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成果。

  “食货微学术”立足上海财经大学财经学科特点和优势,通过图文推送、拍摄制作视频短片等灵活形式,以宣传学校学术成果和传播商学文明为己任。原创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广泛应用于长微博、微信图文和微视频中,增强品牌辨识度和传播效应。

  抓住学校毕业季时点和高考招生的社会关注热点,邀请校内各学院的院长出镜,拍摄制作了一组对话院长系列微视频,请他们介绍各自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凝练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展现学校学者的风范和人格魅力。分别在腾讯视频开设学校专栏,发布长微博和微信推送,一经推出即得到广泛关注,延续整个暑期,至开学迎新季在新生入学教育环境再次掀起二次传播热潮,累计点击观看人数已突破1万8千人次。

  随后与校内智库合作,制作“上财发布”专栏,定期发布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2015年上海区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系列研究课题等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学术动态。

  坚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新媒体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行战略规划,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共同参与、校内校外联动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格局。

  加强校内新媒体矩阵管理,在官方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基础上,做好校园微博微信群的线下协调,督促校内教学院所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并陆续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实时更新各类新媒体校园实名账号,将协同管理校内新媒体矩阵群,严格执行新媒体账号备案登记。定期发布新媒体宣传工作要点,对各账号后台编辑进行登记管理,建立上财新媒体QQ群,增强校内主流网络舆论的互联互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宣传协同性。

  2、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史中的宝贵资源,凸显学校特色,凝练品牌形象。

  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大学形象塑造和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挖掘校园里有趣的故事、有意思的人物、有文化的历史,努力把新闻事件蕴含的思想内涵传递给社会。突出“学术、学者、学生”的宣传主题,呈现“上财一百年、风正一帆悬”的精神风貌。以简明严谨的逻辑,诠释上财的精神;以厚重深沉的引据,烘托上财的文化;以鲜活生动的笔触,书写上财的故事;以振奋高昂的音量,传播上财的声音。

  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统筹推进网络建设、网络舆论、网络监管、网络评论队伍建设。通过易班、微博、微信、QQ以及其他网络媒体,及时关注学生网络舆情,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加大工作力度,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努力掌握网络话语权。

  组建网络素养教育专家库,协同校内专业教师力量加强网络文化供给。立足本校建立网络素养教育专家库。主动检索校内研究网络文化的专家,包括人文、法学、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科,作为我校网络文化素养建设专家导师。逐步按照10名专家,50名二级单位通讯员,50名学生骨干通讯员的配比逐步健全学校网络宣传员队伍。选聘校内外专家学者、优秀教师担任网络评论员与宣传员,选聘报送教育部高校骨干网络评论员10名。积极开展工作研究,为网络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创新“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机制,把互联网打造成育人的第三课堂。人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就要做到那里,人聚在网上,思想工作就要做到网上。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网络文化。推动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使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提升质量、追求卓越。

  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有效体系,提供线上学习,线下实践,互动交流,实时分享,丰富多彩的网络课堂资源。“食货微学术”可以让同学们在闲暇之余随时学习,将时间碎片有效贯穿,提供又一条学习渠道,探索平台和资料储备。

  学校创校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擎起教育报国、经济匡时的大旗,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相连,体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创校伊始,就注重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熏陶,为高等财经教育注入了思想内涵,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一贯注重以深刻的中国问题意识深入实际,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真正有价值的观点或方案。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建设,营造一种浓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带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促进“中国问题、国际范式”的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养护服务社会、咨政启民的家国情怀。

  传承百年上财“文化传统”,逐步开设相关专栏。近年,学校以迎接百年校庆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创意活动。撰写了“上财铭”、“上财赋”,拟定了“校训释义”,树立校园先贤的塑像或题词碑,搜集整理“上财先贤治学治教格言”,抢救口述历史,编撰“校友访谈录”等,加强校史文化宣传。扩建校史馆,筹建商学博物馆,准备复建老校门等,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进一步丰富上财精神的内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展宣传载体、加强舆论阵地建设。积极构建“6+2”大宣传平台, “6”,即推进集主页新闻(新闻网)、校报、新媒体、视频新闻、电子显示屏、英文网站在内的校内宣传平台建设,“2”即积极依托信息上报、社会媒体的校外宣传平台建设。

  以内容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食货微学术”新媒体品牌项目可以与“6+2”宣传平台任意组合,实现同源新闻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发布。

  统筹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的作用,推进线上线下联动,一方面,发挥主页新闻、校报等校内媒体的属地化优势,挖掘典型经验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积极运用社会媒体,聚焦我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宣传我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升学校的形象与品牌。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18-09-20/315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