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丹办教育启示录(众生相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陈一丹带着一丝拘谨走来

  陈一丹带着一丝拘谨走来。武汉燥热的天气里,他穿了一身考究的蓝色格子西装,脚踩黑色便鞋。在他自掏腰包投入建设的校园里,每栋建筑都冷气十足。这位5年前就已退休的腾讯创始人,顶着有些发白的头发,看上去略微疲惫,不似想象中退休后的清闲。

  在水系众多的武汉城中穿梭,要出了三环路,才能穿过城中村,抵达武汉学院新校区。校园外依然遍布工地。“武汉学院”四个字刻在门前巨石上,像一座界碑,步入其中,便是一个美丽、干净的院子。

  与这座城市众多大学一样,武汉学院也坐拥半片湖。黄家湖对面,是武汉的大学城。这让“陈一丹伉俪图书馆”每层都有了湖景,二楼“艺术特色专区”甚至干脆摆上灰色、红色躺椅,直面楼外绿树和百米宽的湖面。

  只要步入校门,就不会错过这座图书馆。它与牌楼模样的主教学楼一道,构成了校园的学术中轴线。牌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规划设计,这位曾主持和负责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师,将斗拱和大气的中国红,安放在了这所大学。牌楼正面挂着繁体字匾额“教学楼”,楼体背面写的是“马化腾教学楼”。

  武汉学院每个学生都知道原因。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周伟权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4月,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亲自来学校,“捐了一个亿”。与马化腾一同来的,还有“腾讯五虎”之一、主要创始人张志东,以及腾讯早期创始团队成员、微光创投创始合伙人吴宵光。

  有此渊源,武汉学院中处处可见腾讯元素,便不足为奇了。捐资5000万元的张志东,将教学楼和图书馆中间的空地,命名为“企鹅广场”。与之相匹配的是,广场上摆放着数十个造型各异的QQ企鹅公仔,下面用英文写着“Tencent18th”(腾讯18周年),这些企鹅来自深圳,曾在腾讯庆祝成人礼时,摆在腾讯大厦楼下。至于捐资2000万的吴宵光,则将广场东侧一栋教学楼,命名为“知己教学楼”,传递着腾讯这家公司“创始团队皆为知己”的佳话。不只如此,这所可以一本招生的大学,还将其中的一个班,命名为“腾讯班”。

  无论马化腾、张志东还是吴宵光,都不是这次才捐的款。早在2016年底,“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完成首轮共建基金募集时,他们已然参与其中。这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捐赠募集。

  1000公里之外的深圳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只收录了11个人作为“杰出校友”,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位列其中。深圳大学也很年轻,到1983年才成立,与改革开放一道成长至今。虽然这些杰出校友才40多岁,却已创办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并以超过10亿用户的体量,活跃在大部分中国人指尖上。

  改革年代不容止歇。功成名就之后,作为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受益者,陈一丹决定做点什么。

  2006年,陈一丹还是腾讯首席行政官,被外界视为公司“大管家”。彼时武汉学院全称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来找陈一丹投资。“我说没有任何兴趣。互联网竞争很激烈,我们腾讯几个创始人需要专注,很多赚钱的事情找过我们,都推掉了。”

  这段缘分很浅,浅到陈一丹甚至只去武汉旅游过一次,对这座城市也没太大印象。

  或许是巧合,另一颗种子也在此时种下。2007年,在陈一丹组织策划下,腾讯投入超过2000万元,启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开了互联网行业先河。种下了因,便不断结出善果。在关注灾情、网络寻亲、网络搜救、网络倡议、在线捐助等诸多行动中,腾讯公益屡创纪录。

  于是,对方再来募资时,干脆明确告诉陈一丹,这不是赚钱项目,而是公益项目。一语抓准了命门,因为骨子里他热爱公益。陈一丹逐渐投资。不断收购之下,到2009年,他发现武汉学院只剩了自己一家投资举办方。

  那时他意识到,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得将这个“得过且过的独立学院”,变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一流的中国民办大学”。他决定投资,并准备好了拿出几个亿。谁想到算下来,金额远超预期,建设预算高达20亿元。即便对腾讯主要创始人而言,这也绝非一个小数目。

  “做决定的当天,我对自己说,10年后,会有一批思想开明身心健康的有为之才走出校园。你看着他们,不会后悔。”陈一丹回忆。“社会进步,归根结底靠教育。这样的学校,是未来的方向。”

  巨额投入之后,陈一丹最底线的诉求,依然是不盈利。他对本报记者分析,在国外考察过许多一流大学后,觉得非营利的方式与自己观点最吻合。于是他从在办学章程里承诺不拿走一分钱,升级到在《办学许可证》中作出明文规定,就此开启了国内非营利性民办公益大学的先河。

  在网上,武汉学院被称作“中国最美的民办大学”,甚至吸引了一些偶像剧来取景。新校区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中国风浓郁的校园里,芳草萋萋,楼堂沿湖而立。就连学生宿舍,都以兰蕙斋、竹枫斋、桂檀斋等为名,极尽风雅。照陈一丹的说法,大学是涵养灵性的地方,“未来会在这里养鹿养莲花,也会种丹桂种菩提”。

  科技元素亦遍布校园。去图书馆占座,用的是微信开发的系统;进出宿舍,要刷开联网的电子中控门锁;到食堂吃饭,可以提前用APP订餐;甚至整个校园,都与腾讯的微校结合,实现管理上诸多功能创新。陈一丹自己总结,“以腾讯背景和我对科技的理解,这所大学一定有这样的基因。”

  即便去过许多大学,武汉学院的设施也让人印象深刻。但在这场高校改革实验中,基础设施的作用非常有限。

  “硬件变化是看得见的改革,看不见的改革才更重要。”陈一丹重重强调了这句线年视作武汉学院的戊戌改革年。他心目中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课程,是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是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水平。

  在世界范围内,私立高校成绩辉煌,比如,享誉世界的常青藤大学全为私立。但在国内,民办大学无论实力还是声誉,都不足以扛起高等教育大旗。但也正是这样薄弱的底子,给了改革巨大的空间。

  探路者陈一丹,发现自己再一次冲到了一线。他所面临的,是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只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仅仅出资是不够的,他决定站出来,成为武汉学院新一届董事会主席。

  “这绝不是我本意,但我一定要出来,带领这一代人建立好机制,下一代人才会更好。”陈一丹说。

  这次改革至少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建立好机制,以机制来保证学校长远健康的运行,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发挥好教师的力量,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多自主性,“一切的前提是要有更优秀的教师前来,营造出强大的学术、教育力量”;三是要开放办学,把企业、行业吸引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我们要建设一流大学,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就不能让教育停留在课本上。

  出身于顶尖互联网企业的陈一丹,同样关心学校如何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强于财务、运营的他,希望武汉学院生长出依靠自己成长的能力,“最终是它可以自己健康地奔跑。”

  2013年宣布从腾讯退休前,陈一丹准备了整整两年,“确定了腾讯发展势头很好,年轻人能比自己做得更好”,才安然离开。如今他转身对着记者,一字一句地说,“我最期待的,是校董会主席这个职位交棒那天,那意味着机制已经建好,下一波人可以接上了。”

  说到激动处,陈一丹忽然从沙发上站起来,踱着步,比划着双手解释自己做教育的理念。

  “互联网是什么?就是信息化。如果是改变邮政系统,那非常简单,因为只有发信者、邮局、收信者这么三个点,电子邮件一出现就搞定了。商业比这个复杂些,进货、卖货、广告、售后服务等等,但是电子商务也基本完成了覆盖。教育呢?不一样,教育是最复杂的体系,互联网不一定能从外部直接改变它,而应该帮助它拥抱即将到来的改变,这改变事关全人类。”陈一丹说。

  至于大学的使命,也在发生变化。现代大学出现时,满足了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需求。在中国,大学在过去百年间,引领了社会发展。如今,面对信息时代,全球教育的使命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的社会正在产生很多问题,比如环保、食品安全等等。谁可以解决问题?人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怎么办?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如何才能做到?靠教育。”陈一丹坐回沙发上。“所以,我觉得教育才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此线亿港元,设立“一丹奖”,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并表彰对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奖金额度高达3000万港元。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奖金额度最高的教育类奖项。

  2017年,首届“一丹教育发展奖”颁给了哥伦比亚新学校基金会创办人兼总监维琪·考尔伯特(VickyColbert)。她的项目“以学生为中心”,融合课程、教师培训、社群参与及校园管理等因素,为乡村和不发达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这一模式后来被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成效显著。

  “我所寻找的,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每年找到2个,50年就能找到100个。最好的教育应该有可复制性,最好的理念应该有实践,最终这将是全人类的财富。”陈一丹说。

  凭借着对教育慷慨解囊,陈一丹2016年成为第十三届中国慈善榜榜首,2017年成为福布斯中国慈善榜榜首。陈一丹却觉得,自己要做的始终是办学人,不做金主,希望看到的是理念最终落地,大学平稳运转,而非始终依赖投资。

  如今这个阶段,比钱更珍贵的,可能是精力和时间。采访那天中午,陈一丹匆匆吃了个素盒饭,下午便是校董会,他得做些准备。

  陈一丹手书八个字,“明德创新,解行并进”,挂在了武汉学院办公楼和图书馆中。前四字很好理解,后四字意思是,面对这个世界,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解与行动要齐头并进。这便是陈一丹正在做的。

  在水系众多的武汉城中穿梭,要出了三环路,才能穿过城中村,抵达武汉学院新校区。校园外依然遍布工地。“武汉学院”四个字刻在门前巨石上,像一座界碑,步入其中,便是一个美丽、干净的院子。

  与这座城市众多大学一样,武汉学院也坐拥半片湖。黄家湖对面,是武汉的大学城。这让“陈一丹伉俪图书馆”每层都有了湖景,二楼“艺术特色专区”甚至干脆摆上灰色、红色躺椅,直面楼外绿树和百米宽的湖面。

  只要步入校门,就不会错过这座图书馆。它与牌楼模样的主教学楼一道,构成了校园的学术中轴线。牌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规划设计,这位曾主持和负责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师,将斗拱和大气的中国红,安放在了这所大学。牌楼正面挂着繁体字匾额“教学楼”,楼体背面写的是“马化腾教学楼”。

  武汉学院每个学生都知道原因。工商管理系大二学生周伟权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4月,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亲自来学校,“捐了一个亿”。与马化腾一同来的,还有“腾讯五虎”之一、主要创始人张志东,以及腾讯早期创始团队成员、微光创投创始合伙人吴宵光。

  有此渊源,武汉学院中处处可见腾讯元素,便不足为奇了。捐资5000万元的张志东,将教学楼和图书馆中间的空地,命名为“企鹅广场”。与之相匹配的是,广场上摆放着数十个造型各异的QQ企鹅公仔,下面用英文写着“Tencent18th”(腾讯18周年),这些企鹅来自深圳,曾在腾讯庆祝成人礼时,摆在腾讯大厦楼下。至于捐资2000万的吴宵光,则将广场东侧一栋教学楼,命名为“知己教学楼”,传递着腾讯这家公司“创始团队皆为知己”的佳话。不只如此,这所可以一本招生的大学,还将其中的一个班,命名为“腾讯班”。

  无论马化腾、张志东还是吴宵光,都不是这次才捐的款。早在2016年底,“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完成首轮共建基金募集时,他们已然参与其中。这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捐赠募集。

  1000公里之外的深圳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只收录了11个人作为“杰出校友”,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位列其中。深圳大学也很年轻,到1983年才成立,与改革开放一道成长至今。虽然这些杰出校友才40多岁,却已创办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并以超过10亿用户的体量,活跃在大部分中国人指尖上。

  改革年代不容止歇。功成名就之后,作为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受益者,陈一丹决定做点什么。

  2006年,陈一丹还是腾讯首席行政官,被外界视为公司“大管家”。彼时武汉学院全称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来找陈一丹投资。“我说没有任何兴趣。互联网竞争很激烈,我们腾讯几个创始人需要专注,很多赚钱的事情找过我们,都推掉了。”

  这段缘分很浅,浅到陈一丹甚至只去武汉旅游过一次,对这座城市也没太大印象。

  或许是巧合,另一颗种子也在此时种下。2007年,在陈一丹组织策划下,腾讯投入超过2000万元,启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开了互联网行业先河。种下了因,便不断结出善果。在关注灾情、网络寻亲、网络搜救、网络倡议、在线捐助等诸多行动中,腾讯公益屡创纪录。

  于是,对方再来募资时,干脆明确告诉陈一丹,这不是赚钱项目,而是公益项目。一语抓准了命门,因为骨子里他热爱公益。陈一丹逐渐投资。不断收购之下,到2009年,他发现武汉学院只剩了自己一家投资举办方。

  那时他意识到,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得将这个“得过且过的独立学院”,变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一流的中国民办大学”。他决定投资,并准备好了拿出几个亿。谁想到算下来,金额远超预期,建设预算高达20亿元。即便对腾讯主要创始人而言,这也绝非一个小数目。

  “做决定的当天,我对自己说,10年后,会有一批思想开明身心健康的有为之才走出校园。你看着他们,不会后悔。”陈一丹回忆。“社会进步,归根结底靠教育。这样的学校,是未来的方向。”

  巨额投入之后,陈一丹最底线的诉求,依然是不盈利。他对本报记者分析,在国外考察过许多一流大学后,觉得非营利的方式与自己观点最吻合。于是他从在办学章程里承诺不拿走一分钱,升级到在《办学许可证》中作出明文规定,就此开启了国内非营利性民办公益大学的先河。

  在网上,武汉学院被称作“中国最美的民办大学”,甚至吸引了一些偶像剧来取景。新校区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中国风浓郁的校园里,芳草萋萋,楼堂沿湖而立。就连学生宿舍,都以兰蕙斋、竹枫斋、桂檀斋等为名,极尽风雅。照陈一丹的说法,大学是涵养灵性的地方,“未来会在这里养鹿养莲花,也会种丹桂种菩提”。

  科技元素亦遍布校园。去图书馆占座,用的是微信开发的系统;进出宿舍,要刷开联网的电子中控门锁;到食堂吃饭,可以提前用APP订餐;甚至整个校园,都与腾讯的微校结合,实现管理上诸多功能创新。陈一丹自己总结,“以腾讯背景和我对科技的理解,这所大学一定有这样的基因。”

  即便去过许多大学,武汉学院的设施也让人印象深刻。但在这场高校改革实验中,基础设施的作用非常有限。

  “硬件变化是看得见的改革,看不见的改革才更重要。”陈一丹重重强调了这句线年视作武汉学院的戊戌改革年。他心目中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课程,是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是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水平。

  在世界范围内,私立高校成绩辉煌,比如,享誉世界的常青藤大学全为私立。但在国内,民办大学无论实力还是声誉,都不足以扛起高等教育大旗。但也正是这样薄弱的底子,给了改革巨大的空间。

  探路者陈一丹,发现自己再一次冲到了一线。他所面临的,是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只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仅仅出资是不够的,他决定站出来,成为武汉学院新一届董事会主席。

  “这绝不是我本意,但我一定要出来,带领这一代人建立好机制,下一代人才会更好。”陈一丹说。

  这次改革至少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建立好机制,以机制来保证学校长远健康的运行,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发挥好教师的力量,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多自主性,“一切的前提是要有更优秀的教师前来,营造出强大的学术、教育力量”;三是要开放办学,把企业、行业吸引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我们要建设一流大学,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就不能让教育停留在课本上。

  出身于顶尖互联网企业的陈一丹,同样关心学校如何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强于财务、运营的他,希望武汉学院生长出依靠自己成长的能力,“最终是它可以自己健康地奔跑。”

  2013年宣布从腾讯退休前,陈一丹准备了整整两年,“确定了腾讯发展势头很好,年轻人能比自己做得更好”,才安然离开。如今他转身对着记者,一字一句地说,“我最期待的,是校董会主席这个职位交棒那天,那意味着机制已经建好,下一波人可以接上了。”

  说到激动处,陈一丹忽然从沙发上站起来,踱着步,比划着双手解释自己做教育的理念。

  “互联网是什么?就是信息化。如果是改变邮政系统,那非常简单,因为只有发信者、邮局、收信者这么三个点,电子邮件一出现就搞定了。商业比这个复杂些,进货、卖货、广告、售后服务等等,但是电子商务也基本完成了覆盖。教育呢?不一样,教育是最复杂的体系,互联网不一定能从外部直接改变它,而应该帮助它拥抱即将到来的改变,这改变事关全人类。”陈一丹说。

  至于大学的使命,也在发生变化。现代大学出现时,满足了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需求。在中国,大学在过去百年间,引领了社会发展。如今,面对信息时代,全球教育的使命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的社会正在产生很多问题,比如环保、食品安全等等。谁可以解决问题?人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怎么办?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如何才能做到?靠教育。”陈一丹坐回沙发上。“所以,我觉得教育才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此线亿港元,设立“一丹奖”,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并表彰对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奖金额度高达3000万港元。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奖金额度最高的教育类奖项。

  2017年,首届“一丹教育发展奖”颁给了哥伦比亚新学校基金会创办人兼总监维琪·考尔伯特(VickyColbert)。她的项目“以学生为中心”,融合课程、教师培训、社群参与及校园管理等因素,为乡村和不发达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这一模式后来被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成效显著。

  “我所寻找的,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每年找到2个,50年就能找到100个。最好的教育应该有可复制性,最好的理念应该有实践,最终这将是全人类的财富。”陈一丹说。

  凭借着对教育慷慨解囊,陈一丹2016年成为第十三届中国慈善榜榜首,2017年成为福布斯中国慈善榜榜首。陈一丹却觉得,自己要做的始终是办学人,不做金主,希望看到的是理念最终落地,大学平稳运转,而非始终依赖投资。

  如今这个阶段,比钱更珍贵的,可能是精力和时间。采访那天中午,陈一丹匆匆吃了个素盒饭,下午便是校董会,他得做些准备。

  陈一丹手书八个字,“明德创新,解行并进”,挂在了武汉学院办公楼和图书馆中。前四字很好理解,后四字意思是,面对这个世界,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解与行动要齐头并进。这便是陈一丹正在做的。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08-16/1566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