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孟子的教育思想考点分析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孟子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亚圣,在孔庙中排名仅次于至圣孔子

  孟子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亚圣,在孔庙中排名仅次于至圣孔子。在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常见考点,关于孟子有关的常考点为大家梳理如下。

  首先孟子在核心思想上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思想一个字概括核心就是仁,而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义,孔子的仁更加宽和,孟子的义更加激烈,经常在与百家辩论时加以论证,并且提出舍生取义等冲击力很强的鲜明观点,其实对于义这个字的意思并没有清晰的解释,往往都是在和种种不义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它相当于一个相对性名词,一般不必纠结于词义。而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是和孔子的仁差不多的,孔子也并没有给自己的仁做一个定义,也是后人在进行不同解释。根据儒家的统一观点,基本可以理解为是符合礼、符合中庸之道的。

  其次孟子的性善论是常考点,他的性善论最初起于四端说,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其最终出发点。所谓恻隐之心,就是我们说的一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是人先天就有的从善之心,也就是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看到对方受难会感到着急和想要帮忙。孟子把这个最初的同理心视为最初的善,并且认为是人的本性,这对于人性论的贡献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在这个先验论的基础上,他的教育思想基本也是围绕恢复天性为主,所以跟孔子一样强调自我修持,外界老师和书籍都只是一个渠道,所以进一步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对学习的自主性也是极好的提议。孟子的观点属于典型的内发论,一切善先天具足,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回归本性。这个思想在后世深刻影响了宋明理学,所以成为后世的主流思想。

  再次孟子总结了很多具体的教学措施和原则,比如常考的一个盈科而进原则,将学习的过程比作流水,需要填满眼前的水坑才能继续往前流,这就符合了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孟子身处百家争鸣时期,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周游列国与人辩论,并且逐渐在辩论中扩大影响力,因此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行文激烈,充满对比排比和比喻,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教学活动也从未中止。但战国后期因其先验论思想过于玄奥脱离当时求霸主旋律而被舍弃,直到后来大一统后的太平盛世才被重新发掘出来,成为最具有哲学思辨色彩的学问。

  同时他提出主要的教育内容是明人伦,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儒家不关心生产不关心科技,只关心调整人和人的关系,这也是后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明人伦实际上就是从家庭角度出发进行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调整,强调通过伦理纲常来约束人的欲望,使人际关系保持恭敬平和,达到理想的大同社会。然而这一条思想虽然一直是主流,但是正如西方的基督教与西方人一样,一直是文化与人性的貌合神离,人们在大一统时能基本维持秩序,但是当面临政府崩溃失控,就会重新进入丛林时代,一切从头开始。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1-15/5344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