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军事技术助长当今世界各国捕鱼船队竭“洋”而渔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今天,正当传统渔业近乎枯竭之时,世界范围内的家庭和饭店对鲜鱼和其他海鲜的需求却急剧高涨

  今天,正当传统渔业近乎枯竭之时,世界范围内的家庭和饭店对鲜鱼和其他海鲜的需求却急剧高涨。为了满足此种需求,一些捕鱼船队借助高技术装备,正向更远的海洋大胆发动新的“战争”。这使得原本为冷战开发的军事技术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在海洋的捕捞活动中,精密的设备使渔船能对海底进行逼近的观察,更使它们有能力开进以前非常危险而不能拖网捕鱼的海域。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捕捞能力,也使各种海洋生物“插翅难逃”。在波士顿,科学家们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会议上警告说,许多深水鱼种因无处藏身和繁殖而正在迅速消失———有的已接近无可挽回的临界点。美国地质勘测图高度详尽地描绘了海床地形,清楚显示出鱼群聚集和产卵的岩石裂缝。声纳技术和卫星导航系统使渔船能更精确地确定鱼群而撒网。船载的水温和水深传感器可以引导船队开往珍贵鱼种———比如剑鱼和蓝鳍金枪鱼———喜欢居住的地区。甚至航空监察也参与进来。科学家们说,大西洋的渔船还使用弹着观察飞机,而对太平洋中高价值的金枪鱼,渔业公司则开始使用直升机和其他高技术跟踪设备来侦察各类鱼群和进行大规模捕捞。

  英国约克大学的卡勒姆·罗伯茨在波士顿发言说,过去30年的这些强化捕捞行动“已经揭了海洋的盖子。”根据对北大西洋渔业的一次新的全面调查,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报告说,受人喜爱的鱼种———比如鳕、金枪鱼和剑鱼等———如果以现在的水平继续被捕捞,10年内就会从“菜盘”里消失。尽管研究重点是在北大西洋,但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渔业技术专家安德鲁·罗森堡说,全球都在发生类似的枯竭。他说:“世界各地鱼类下降的百分比也许不一样,但毫无疑问,过度捕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浅水渔业的产量越来越少时,商业水产公司开始开发深水渔业。渔船动力变得更强大,配备的绞盘、缆绳和网更结实。随着船队开始向深海挺进,以前鲜为人知的深海鱼种开始在国际市场和饭店菜单上“抛头露面”。大西洋棘胸鱼就是一例。这种鱼居住在深海里,长途游到南半球的海底山上产卵。由于受到深海的保护,它们能活到150岁。但在20世纪80年代,捕鱼船队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发现了这种鱼的产卵基地,随即展开了一场对这种鱼的疯狂掠夺。因为这些产卵地点将密集的鱼群吸引到了一个小范围内,所以捕捞业绩非常可观,仅20分钟的拖网捕鱼量就多达60吨。现在,大西洋棘胸鱼在那个地区的储存量已经减少至还不到10年前的20%。大西洋棘胸鱼的寿命很长,相对较晚才成熟和繁殖,而那时它们也长到了成为渔业首要目标的个头。这意味着它们的繁殖速度将不足以保证这个鱼种有效地繁殖后代。罗伯茨说:“如果我们还想保持我们的菜盘里有海鲜,我们就需要提供避难所让某些鱼类能生存足够长的时间进行繁殖。”

  今天,尽管鱼类的蕴藏量不断缩小,但由于鱼类需求的增长持续推动价值上扬,毫无迹象表明商业水产公司会自愿改变他们的做法。罗森堡说,过去的20年里,对主要品种鳕、黑线鳕和鲆而言,鱼价已上升到消费价值指数的8倍之多。“鱼在许多地方正在迅速成为奢侈品,以致价格上涨得就像产量下降得一样急剧。这意味着,大型捕鱼作业即使只捕获小鱼也有大回报,这也使他们有能力投资于更先进的技术和动力更强大的船只。”罗伯茨说,200年的捕捞已经消灭了鱼类可长期赖以繁殖和提供水产资源的原有的自然保护区,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海产的自然保护区。

  面对高技术对海洋鱼类带来的严重威胁。不少科学家开始呼吁建立海产自然保护区。他们强调说,并不是要海洋的所有水域都严格禁止捕鱼。海产自然保护区能潜在地支持水产业,因为在保护区内繁殖的鱼所大量产育的后代会迁徙到允许捕捞的渔业区去。据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海产自然保护区一直在菲律宾实行。自然保护区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认同和接受,因为当地人亲眼看到了自然保护区能增加捕鱼量。数十年前,一位科学家帮助村民们建立了海产自然保护区,划出25%的礁区为“非捕捞”区。结果,其余75%礁区的鱼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种效益的获得是因为在保护区内鱼长得更大、更多,繁衍的小鱼也更多,而且对周围区域还会有“溢出效应”。

  目前,菲律宾已经有500个海产自然保护区。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也已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比如智利、新西兰、加勒比海以及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地区。“自然保护区中的储备物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因为它们所做的是保护产卵的鱼群。”但是,如果人们放纵地使用先进的军事技术进攻和占领海洋,海洋总有一天会被征服的。但到那时,也许我们再也吃不到什么海鲜了。(解放军报2004年08月30日第11版)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6-08/1121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