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改革试点典型案例】宣汉县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增强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2014年以来,宣汉县作为全省7个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坚持以科技兴农、科技兴县为主题,以带动农业发展、助推县域经济为主线,着力构建技术入股、成果转化、院县合作、自主创业、科企联合、科技服务6种创新创业模式,大胆探索事业导向和利益驱动并重的科技人才新机制,先行先试县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改革试验成果于2016年8月在全省范围扩大试点推广

  2014年以来,宣汉县作为全省7个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坚持以科技兴农、科技兴县为主题,以带动农业发展、助推县域经济为主线,着力构建技术入股、成果转化、院县合作、自主创业、科企联合、科技服务6种创新创业模式,大胆探索事业导向和利益驱动并重的科技人才新机制,先行先试县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改革试验成果于2016年8月在全省范围扩大试点推广。

  “我现在既当‘站长’又当‘老板’,带着大伙一起致富!”提起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宣汉县农业局畜禽繁育改良站站长石长庚说。2014年年8月,石长庚带领县改良站16名技术人员投资500万元,在宣汉县明月乡重石村创办了蜀宣花牛繁育场,既当“站长”又当“老板”,以前闭门俯身搞科研,现在自主抬头创新业。

  “蜀宣花牛经过30多年的培育,2012年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新品种证书,是一项重大的科技成果。但由于科技人员身份和政策的限制,不允许科技人员从事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收费性的服务工作,一定程度导致了科研与生产脱节,至使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养殖户效益不佳,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石长庚讲起感慨地说。“现在就对了,政策允许我们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尽管目前只是试点,也能让我们科技人员在基层一线中转化成果、创造价值。”

  2014年12月,出台了《宣汉县奖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宣汉县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的通知》等,县内外在编在职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申报审批后,即可在宣从事承包、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开展科技服务等创新创业,所得收益归个人所有,并在三年内保持其原有身份、职级、待遇“三不变”,让农业科技人才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对引进的硕(博)士高层次创业人才,县财政一次性给予1万元安家补贴,其配偶、子女户口可在宣汉落户,确保其安心创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对一次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经济实体给予40—100万元资金扶持,并按30%给予信贷贴息。对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人员或团队,支付5—10万元服务费;对公益性创新、转化、推广贡献突出的专家或团队,给予5—20万元奖励。目前,已有280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带动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创业“明白”人、农村经纪人等5000余名。

  同时,成立了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实行“一表申请、一站受理、限时办结、免费服务”的联动审批模式,为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创新创业项目“一对一”挂包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近百个,协调项目资金达3000余万元,极大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县委县政府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后续服务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光是资金扶持奖励就给了我们70万元。我要是做不出点成绩,硬是对不起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建立了四川省菌种场川东北分场,打破了我县食用菌菌种一直远在福建、成都等地引进的制约瓶颈,现年生产大球盖菇菌种生产25万瓶,羊肚菌菌种25万瓶(袋),反季节香菇菌种10万袋,带动全县年种植规模达3.2亿袋,总产量达32万吨,产值达32亿元,人均增收2860元。”“我们自主培育的‘达耳1号(木耳)’‘天丰8号(香菇)’获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新品认定,‘香菇周年性生产出菇大棚系统’‘食用菌栽培用椴木打孔机’‘一种木屑粉碎传送装置’‘一种玉米套种灵芝的栽培方法’等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达州市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运用》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县经作站站长李远江对这几年的工作成绩如数家珍。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技术支撑,宣汉县成立了县菌研所、牛改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明确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与省畜科院、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6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全力为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供支持。已组建农业科技攻关团队66个,启动实施课题研发及创新推广项目64个。按照“一个产业配套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基地”的思路,建成方斗食用菌园区、黄金黑木耳等23个示范基地,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兼职兼薪等方式,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走进园区、入驻基地、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目前,共有17人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农业项目12个,创办经济实体6个。

  目前,已有99名县内外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实施产业项目34个、创办经济实体7个、组建专合社8个。同时,制定科技成果县内转化推广奖励办法,引导县内科技人员创办实体企业、申请技术专利,全县启动实施课题研发及创新推广项目70个,其中省县合作开展创新推广项目12个、农业生产新技术8项、新品种6个,《丘陵山地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及集成应用》《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均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一种玉米套种灵芝的栽培方法”等7项国家专利,促进了7项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实现经济效益2亿元。

  “作为宣汉的一份子,脱贫攻坚我们也要出力。富昌公司充分利用在生产业链的优势,创新探索发展模式,实施‘轻资产、闭环’经营,成功推广统一猪苗、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和养殖户收益保底100元/头、承担生猪保险、提供养殖场建设担保贷款的‘五统、三保’的富昌500·家庭农场养猪模式,单次供猪苗500头,养殖户年饲养两批,年出栏肥猪1000头。现已发展35户,吸引贫困户及返乡农民工100余人加盟,户均年收益20万元左右。”创办富昌公司的农业科技人员胡平讲道。“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大富昌500·养猪模式的推广力度,带动更多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参与进来。”

  胡平,只是宣汉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该县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员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围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目标,突出“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探索推广粮经复合、“136”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模式,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对口联系帮扶贫困村制度,支持鼓励他们通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实体等方式,以“大园区+小业主”“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为增收注入了强大活力。

  通过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先后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31个,蜀宣花牛、富硒茶、庙安脆李等品牌走向全省、全国,“宣品天下”公用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全县农业产值年均增长2亿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已有122名县内外农业科技人员领办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44个、创办经济实体39个,流转或集中经营土地21000余亩、联合农户8000余户、2.8万人,带动2.56万户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帮助近万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宣汉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为我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子……”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如是说。

  该县先后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化工学院等8所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20余名行业领域顶级专家作为顾问团队,吸引了微玻纤新材料、锂钾等领域的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来宣创新创业,真正为县域转型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推进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为全国首个微玻纤全产业链示范产业园。目前,已成立微玻纤、不溶性硫磺等科技攻关团队7个,启动实施重大课题研发8个,预计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时,加大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协调汇报,力争在宣汉建立“全国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科研基地”,抓好锂钾综合开发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聚力打造全国首个锂钾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宣汉县坚持最大限度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积极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开展招商引资,对其牵头引进的企业,按照投产后税收40%的比例给予奖励,同时,高标准奖励对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广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切实增强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9-01-16/9856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