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智慧闪耀中国科技“阅兵场”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1月8日的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获奖代表们纷纷走上奖台捧起属于他们的荣誉

  1月8日的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获奖代表们纷纷走上奖台捧起属于他们的荣誉。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我省共有50项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继续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一,其中既有关注重大工程应用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也有聚焦科技前沿重大发现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表明了我省在服务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和在学科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飞跃。

  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镇。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13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8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项的82.6%,江苏的获奖项目也大多来自高校,受到瞩目。

  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专用项目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此次所获奖项对应了我校近几年来的科研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的体现,而且,我们此次的获奖团队以中青年骨干科研力量为中坚。”东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晓兵对此非常自豪。据介绍,自2010年以来,东南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科技奖29项(通用项目),包括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6 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15项。“东南大学注重在基础前沿和原始创新方面的工作,注重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后期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施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四大战略,争取在未来科技工作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张晓兵说。

  南京农业大学有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得奖数量是全国农业类院校中最多的。“这是南农大历史上第一次三项成果共同摘得大奖,颁奖节点恰逢学校复校40周年,是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践行服务三农、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事例。”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2011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11项,其中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7项,这些获奖成果内容的学科分布既体现了学校的科研特色与学科优势,更体现了学校科研工作者主动对接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奋力建设“双一流”的进程中,不懈追求学术顶峰,同时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国之重器不可示于人,有些研究成果虽不能为外人道也,却是铸就国家发展的巨轮中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柱,为祖国的崛起与辉煌倾注磅礴力量。南京理工大学也有多项科技成果获奖,自1978年以来,该校总共获得国家科技奖101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27项,四等奖3项,由该校主持的项目共82项。这101个获奖项目中只有12个项目公开了成果名称,其余89项均为专用项目。虽然许多研究成果都需要“隐姓埋名”,但在这些“看不见”的领域里,南理工一直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于国防事业中熠熠生辉。

  我省所获的50项通用项目中,含自然科学奖5项,技术发明奖8项,科技进步奖37项。获奖项目中不但有关注重大工程应用的科技成果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更有聚焦科技前沿重大发现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施斌教授的团队,凭借“创造性地建立了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体系”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体系的创建,标志我国地质工程灾害机理和理论依据方面取得新突破。

  南京邮电大学“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由黄维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围绕金属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在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光电应用方面获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金属有机半导体可以说是‘一材多用’的一种材料,随着对它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发现。”黄维院士在领奖现场信心满满地说。此次获奖,是黄维院士研究团队继2013年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后,时隔5年再次获得这一重要奖项。该获奖项目历时十余年,发表SCI论文115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

  超材料是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四次入选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位列美国国防部“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之首。由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领衔完成的“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崔铁军教授团队继2014年以来第二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传统模拟超材料的等效媒质表征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用0和1表征的数字超材料,建了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人工SPP超材料,提出一种性能优越的超薄、可共形SPP传输线,开辟了基于SPP模式的微波领域新分支,实现了我国超材料研究从跟跑、并跑变成走在世界前列的跨越。

  由东南大学王炜教授领衔完成的“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王炜教授团队继2002、2003、2007、2012年以来第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其团队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第4次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研发了多模式公交网络供需辨识与协同设计、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仿真与平台构建、多模式地面公交绿波协同控制、多模式公交系统智能服务等技术,形成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公交系统协同运行与智能服务成套技术及系统装备,实现了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协调控制、智能服务等技术突破。据悉,该项目成果已在全国63个城市、134个工程项目推广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黄和教授领衔团队完成的“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技术已在武汉嘉必优、湖北福星等国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生产领军企业投产。江南大学陈卫教授牵头完成的“耐胁迫植物乳杆菌定向选育及发酵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的核心菌株和专利技术已在光明乳业、江苏微康生物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了我国益生菌产业的竞争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个获奖项目背后,都凝聚了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而科研团队在接受采访时却极为谦虚,认为现在所获得的成就,只是下一程科学研究的开始,科学探索的道路从未停止。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代表,中国电科14所所长胡明春表示:“众多国防科技装备获得表彰,充分展现了建国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军工科研工作者坚持战斗力标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防信息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14所荣获本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国防装备,解决了所在领域‘卡脖子’的瓶颈问题,后面我们还将坚持自主创新,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更多自主可控的高质量装备。”

  “感谢党、国家给予我们团队这一崇高的荣誉,此次获奖是对我们团队多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最好肯定。”凭“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陈发棣教授说,过去的二十多年,我们以菊花产业问题为导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着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并驱的原则,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从新品种培育,新功能发掘,推广模式创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方面着力做大做强菊花产业。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加倍努力,奋勇拼搏,开拓创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国家科技发展而不懈奋斗。

  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仅仅是一个领域的一项阶段性总结成果,全面推进水稻机械化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针对水稻现代化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加强研究,为我国水稻高水平高质量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张洪程说。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9-01-16/986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