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犯罪符号——反社会者方托马斯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更多的是着眼于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犯罪分子为什么会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当中以一个新的,更加无害乃至偏向于正面一般的角色出现。在这篇文章里面,所要谈论的内容更加像是上一篇文章的反面或者补充,也就是说,一个犯罪分子的形象究竟是如何来塑造,以及为什么要塑造。由于历史上这种形象的数量太多,我们不妨举一个反英雄人物为例,也就是法国的方托马斯。

  方托马斯可以说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文学作品中的犯罪分子,在1911年有两位作者共同创建,分别是法国作家Marcel Allain和Pierre Souvestre,方托马斯的故事总共出版了32卷,其中前21卷是由二者共同完成,剩下的十一卷则是由于souvestre去世,而由Allain独自完成,在法国文学史上,方托马斯的故事意味着法国的恐怖小说文学由古典的哥特式小说中的恶棍形象到现代连环杀手的过渡,这也使他在法国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方托马斯的故事十分简单,就是我们所常见的那种犯罪小说,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方托马斯的简单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简单,也就是说,方托马斯的犯罪手法在我们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残酷的犯罪分子,而非是我们印象中的风度翩翩的侠盗绅士,这样说可能并不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但是假如我们把他和同时期的犯罪文学主角卢平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相比于卢平这种极力撇清自己和犯罪现场的关系,方托马斯更想要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场犯罪是由他自己一个人实施的,同时在犯罪过程中,他也会特意采取一些具有强烈恐吓性的做法,比如**以及其他的**狂式的做法。在方托马斯的故事里面,我们更多能看见的是**部门的无能,方托马斯的令人恐惧的犯罪行为以及无处不在的强大的犯罪能力。总而言之,方托马斯完全符合反社会人格的一切特征。

  方托马斯的故事的流行程度一直是都处于一个高位状态当中,但是,除了由于作者高潮的写作技巧以及优秀的发行手段之外,方托马斯故事出现的时代正好是法国国内看是对本国情况以及世界未来走向出现忧虑的时刻,我们可以举1913年上映的方托马斯电影为例,在这部电影当中,方托马斯已经彻底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改造,在此时,方托马斯戴着大礼帽和面具,将整个巴黎踩在自己的脚下,埃菲尔铁塔只不过才够到他的膝盖而已。方托马斯1相比于一个残酷的犯罪分子,现在的形象反而更是象征着近乎玄密的现代性力量,在方托马斯的海报里面,方托马斯这种生活中的黑暗面不仅仅没有被驱逐,反而利用现代化的力量变得更加令人恐惧。这种恐惧是来自于两方面的,一方面,方托马斯的犯罪手法的更新象征着人们对于新的科技成就所带来的改变的恐惧,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很快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现,30年代的广播作品《世界大战》也具有同样的功效,通过对于新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神秘性来增强人们的恐惧,并且刻意强调其一旦被利用于犯罪或者外敌入侵上的危害之大,是一个非常有市场而且经久不衰的做法。

  除此之外,我们或许还要考虑一点,也就是说,为什么人们会支持这种作品,并且相信这种作品所描述的场景会真实的发生,方托马斯的流行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当时的国际政治情况是完全脱不了关系的,因为我们可以发现,方托马斯给人带来的恐惧,除了科技进步之外,再就是对于民众的安全感缺乏的利用,这个安全感缺乏有很大程度是与当时的社会犯罪率的提升有关,或者说应该叫做由报纸等大众媒体所渲染出来的恐怖杀人犯的增多所营造出来的广泛传播的安全感的缺失,在之前对于法国便士报一类的报纸的论述中也曾经提到过,部分报纸增加销量完全是通过对于当时社会上恶性事件的夸大宣传,来吸引读者,但是这种有偏见性的宣传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然就不在作者的考虑范围当中,而通过这种夸大的宣传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又进一步形成循环,让人们主动去关注社会中的这种例子,以此来证实自己对于一系列事件的看法。方托马斯的流行就可以看作是有人把当时的社会上夸大的恶性事件的内容,重新用文学或者电影的手法演绎了一遍而已。

  而在国际政治上,此时的法国文化界,包括部分法国人经常会陷入到一个疑惑当中,也就是法国与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这就带来了一些列更加广泛的问题,假如法国人在此时将自己的国家概况和部分政客所宣传的内容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很有可能就会得出一个法国的地位正在走向衰落的结果,而这种思想很快又被政客所利用,并且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又一个靶子,德国人,犹太人,让饶勒斯。在当时的法国,通过宣传恐慌来获取支持已经成为了政客的必修课,而这种恐慌很快又回到了普通的民众的文化选择之上。

  和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谈到的问题一样,方托马斯这类人物最终都难免的走符号化的道路,在法国,它的符号变化过程在60年代的电影当中有了一个重新的塑造,相比于之前的恐怖形象,方托马斯的正面形象相对的多了一些,而在其他国家改编的方托马斯故事当中,方托马斯则是成为了部分人心中的希望寄托,比如在墨西哥的版本当中,方托马斯也迎来了自己的洗白,成为了一个维护社会公平的英雄。而在德国的版本当中,则为他多添加了一个德国表兄,承担着绅士小偷的形象塑造任务。

  和我们上一篇内容提到的高速公路抢劫犯一样,方托马斯最终也逃不了被符号化的命运,只不过这也是作者的目的之一,因为方托马斯的被创造就是为了一个符号化的效果。总而言之,方托马斯无非就是公路抢劫犯故事的一个现代化升级版,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符号创造者的目的而已。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1-14/9704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