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新文科建设回应当下也要“致未来”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的概念逐渐热了起来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的概念逐渐热了起来。

  新文科建设,是教育部近年来实施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组成部门。主要涵盖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同社会上热议的新工科建设不同,新文科少了光环,但既然作为基础学科,这也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基础工程。

  相较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好的学生报文史专业”,文科久已不彰是不争事实。究其深层原因,一个是如今技术变革驱动时代革新的步伐在加剧,再就是文科研究教学,手段方式日益落后,成果很难回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新议题。当然,高校因为社会世俗元素,不得不关注注重排名,而文科研究由于少国际期刊,对学校排名助推不及工科,导致不少高校发展文科学科的动力不足。

  那么,国家层面主推新工科建设,显然是着力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越是基础学科,越是难做出重大甚至根本性创新。然而,我们当下经历的时代,可谓“几千年未有”,所面临的研究课题、可使用的研究工具手段,足以让有志研究的人感到“梦寐以求”。谁说中国文学没有好研究素材?要知道新时期出现的网络文学已经悄然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互联网原住民为主体的当下社会,微信等新媒体占用了大量社交时间,由此提出的心理学、哲学等新问题,有待于学界做出回应。你能想到阿里阿里云奠基者王坚,曾经是浙大心理学教授吗?文科建设,做好交叉融合跨界革新的文章,不仅不会被时代淘汰,还能引领时代。

  新文科建设,就是要回答现实问题的,切不可端着 而是要俯下身去。信息快速更新,社交媒体崛起,商业模式瞬变,生活方式多元,人文研究学者不能再固守书房三分地,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课堂,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工具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同新工科被行业与社会催逼着不同,新文科建设工作者要自我加压,不仅与时代并跑,还要在时代前沿领跑。

  当然,新文科建设,除了要把握好当下,解决好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还要体现出基础学科“致力长远”的特征。人毕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心理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是永远都需要的,这是解决人类自身存在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学科体系。在布局新文科建设时,不能再“唯论文论”,要多一些“无用之用”的理念,一定要为未来的人文学科打下基础培植土壤。还有,一些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学科排名可能会一下很高,但未必底蕴深厚,赢在当下未必能基业长青,还是要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做出新文科建设生态布局,为将来的学科建设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种下宝贵种子。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6-16/11415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