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用4年补齐近40年的历史欠账深圳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1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充分肯定了深圳水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

  1月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充分肯定了深圳水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

  2016年初,深圳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Ⅴ类。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管网缺口达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区、城中村超过1.2万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根据深圳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努力,目前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不黑不臭。

  福田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河流,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去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茅洲河曾经是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目前已实现历史性突破,共和村国考断面11月、12月连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氨氮从2015年的23.3mg/L降至2mg/L以下,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深圳河是和香港的界河,自2018年11月达标以来,旱季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Ⅳ类标准,全年均值达地表水Ⅴ类标准,为1982年以来最好水平。

  自2016年开始,深圳对全市310条河流进行排查,共159个黑臭水体,经过这几年的治理,自2019年10月底以来,所有黑臭水体已连续不黑不臭,其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实现了从又黑又臭到具备景观水体功能的“蜕变”。

  2019年初深圳共排查出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各区委区政府迅速制定整治方案,并于2019年3月底前全面动工。截至2019年底,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整治。

  据了解,小微黑臭水体涉及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8个区共47个街道。包括河、湖、涵、沟、渠、塘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居民区房前屋后,既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对所在流域的河流、湖泊造成污染。

  深圳对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制定“一河一策”、“一河一图”,实施分类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龙津涌,原本是流经老旧社区的一条黑臭水渠,经过雨污分流、清淤补水等措施,2019年11月中旬完成整治后,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成为了沿岸街坊邻居休闲的好地方。

  再比如,龙岗区横岗街道新生文化广场的一处景观塘,周边都是老屋村,涉及1万多居民,治理前水体浑浊、轻度黑臭,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目前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长期以来,小区内的排水管网设施没有纳入专业管理,错接乱排、雨污混流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修订特区物业管理条例、排水管理条例,突破小区红线,委托专业排水公司,对小区内部的排水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管好排水管网的“最后100米”。

  深圳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0万吨/日,总能力达到748万吨/日,是污水产生量(460万吨/日)的1.6倍;

  全面推进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利用,完成138个水体的生态补水工程,不少截污后干涸的河道实现碧水长流。

  2019年为“水污染治理决战年”。聚焦聚力水污染治理目标,深圳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利剑三号”执法行动,通过交叉执法、联合执法、科技执法等“组合拳”,“零容忍”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据介绍,2019年,深圳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3.8万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其中实施查封扣押155宗,限产停产22宗,取缔关停18宗,移送公安行政拘留59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0宗。全年媒体曝光企业违法信息223家,企业登报道歉141家,执法震慑效果显著。

  消除黑臭水体,只是深圳水污染治理的第一步。根据部署,2020年将是深圳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

  新的一年,深圳将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在暗涵整治上下功夫,在排水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全力推动水环境长制久清。

  与此同时,深圳将深入贯彻广东省建设万里碧道的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愿景,全面推进深圳千里碧道行动,努力在2025年前,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等“五道合一”的1000公里碧道,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奋力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典范。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yule/2020-03-21/2037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