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参考】教育大数据:看看近期热点新闻和各地区新探索!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近日,以“STEM+教育:创新创客创业”为主题的2016中美STEM+创新教育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专场举行,STEM+创新教育中心同时揭牌成立

  近日,以“STEM+教育:创新创客创业”为主题的2016中美STEM+创新教育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专场举行,STEM+创新教育中心同时揭牌成立。STEM教育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这四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在项目学习中应用跨学科知识综合培养学生21世纪的技能与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孩子的STEM素养要做到三点:要注重干货学习,不要功利地为了拿所谓的证书;要注重软实力的锻炼,不要盲目地参加各种比赛;要注重创造独特的作品成果,而不是只做定向课程数量的比拼。

  今年,长春市计划创建5000节微课视频,目前,已创建了近3000节。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建成全学科全覆盖全章节微课视频,并在智慧教育平台上,实现全市师生共享。所谓微课程就是老师将所授教学内容制作成app等微视频,视频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讲解、进阶习题等。课前学生收看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单,这可以节约课堂上很多时间,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这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2015年9月8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齐聚温州市鹿城区藤桥中心小学,进行了国内首次山水田园课堂的沙龙。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齐聚温州市鹿城区藤桥中心小学,进行了国内首次山水田园课堂的沙龙。嘉宾们就乡村学校如何整合跨界教学资源、突围走出一条具有乡村学校特色的办学之路进行了探讨。田园课程的探索依托乡村少年宫,探索藤桥田园课程建设、乡村学校的蘑菇课程、将乡村学校建成庄园、溪塘边的山水田园课、花样跳绳惊艳乡村体育课、田园全科教学的探索、古人类遗址成为乡村教室等。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关村一小始终以儿童立场、学生需求作为课程构建、调整和优化的根本依据,尝试打破学科壁垒,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创生和实施了顺应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融合课程”。所谓融合课程,不是在已有学科课程之外独立开发的一门新课程,而是基于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并实施的课程的统称,是对课程供给结构的一次全面重构。

  山东安丘石家庄小学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出独特的民俗校本课程。学校定期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现场表演:魔术、婚俗、捏泥人、剪纸、刺绣等。除此之外,每周一升旗时候,邀请村里的文化名人讲一个民俗文化故事,每天早晨诵读10分钟传统经典作品……当地著名民俗艺人还受邀参与学校民俗文化特色课程的创建,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各年级的学习内容。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均由“民俗风情”“民俗节日”“民俗故事”“民间体育”“民间艺术”“家乡名人”“民俗创新”七大板块构成。学生通过6年的学习,将会对本地传统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绍兴塔山中心小学在今年国庆长假后取消班干部,推行志愿者。该校共推出了八大类志愿者服务岗位,有礼仪志愿者、学习志愿者,还有节能志愿者等,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志愿者,并产生责任感。尽管取消了班干部,但少先队组织机构学校还是会继续保留,同时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规定,按少先队组织的自主性特点,完善队干部选举制度,将通过队员自荐和推荐的形式,实行“体验服务、竞争上岗、轮流参与”。

  “零投诉”对绝大部分学校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目标,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学校做到了“零投诉”,而且是连续三年“零投诉”。学校办学规模由当初17个班发展到现在的35个班,学生人数由不到1000人发展到近2000人,教职工人数由40多个人发展到120多人。对于学校的可喜变化,陈艳萍将成绩归结为“两个队伍建设”,通过管理“变脸”,加强家长、教师队伍建设,释放了“家长+学校2”效应和“教师+教师2的效应。家校“零距离”,构筑学生“成长后盾”。老师“肩并肩”,打造“教研共同体”。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在10月18日召开的第二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上指出,中关村二小在关注学校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培养,将学生的培养聚焦到课堂。因为课堂既是学校文化落地的地方,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根的地方。一个好的课堂首先要有好的课程内容来承载,同时还要有好的教师来驾驭。

  多年来,中关村二小致力于开发育心课程。育心课程是在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从碎片思考走向顶层设计的。育心课程具体围绕六大核心素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品行与修养、体育与健康、语言与文化、科学与探究、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创新”六大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在保证国家课程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融入了拓展课和实践课,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学生能够“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73门不同层级的选修课,满足了4700余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中关村二小通过构建“立体覆盖+自主选择”的个性化培养模式。针对学科教师——成立了8大学科工作室,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的团队,都能与专家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针对班主任——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为全校的班主任搭建了一个凝练队伍、促进专业化成长的平台;针对青年教师——搭建了师徒青蓝之约、青年教师沙龙,帮助他们快速实现角色的转换,能力的提升。此外,学校实施了“个性化脱产培养”工程,让教师一跳出日常教学看教育,跳出教师角色看学生,跳出学科观课堂,让老师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寻找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突破点。

  中关村二小的课堂正在实现着主体多元、模糊边界、拓展学习方式的多点颠覆。主体多元——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些课堂有一个共有的核心思想——努力创设主体多元的学习共同体。这些所有行动,指向同一个目的——优势发挥,立体育人。模糊边界——课堂无限大。我们的课堂需要跳出原有的“物理”边界,突破课时和地点的局限,模糊学科和年段的分界;需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动态生成;需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模板,形成一种不断发散、延展、丰富的立体课堂。多维构建——向新型学习方式拓展,包括VR虚拟现实课堂、网络直播课堂、微信互动课堂等。

  分管教育的各级政府领导,省级教育部门领导,市、县(区)教育局局长,中小学校长,各级政府督学,基础教育研究者等

  中国教育报刊全媒体中心携手国内最前沿的数据企业,发挥教育主流媒体的平台、资源和专业优势,采取“数据挖掘+专业研判”的内容生产方式,深度开发教育行业数据资源,为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最实用的教改情报和高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

  2017年元月,我们面向基础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中小学校长,正式推出由《教育改革情报》(基教版)和《教育决策参考》(基教版)组成的信息服务套餐。其中,《教育改革情报》(基教版)主打基础教育改革情报,每个工作日推出一期,全年不少于250期。《教育决策参考》(基教版)侧重深度分析和决策建议,每月1日、15日出刊,全年24期。

  校长会宗旨:做国内最专业的学校整体提升智库机构和最好的优质学校教育智慧传播平台!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5-18/1054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