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修补生活(青春热线·关注青年公益(下))(图)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生活更美好,首先城市要够美好。上海青年以公益行动让这个城市更美好。2013年“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公益项目评选近日揭晓。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创益家”等项目获选2013年度上海十大青年公益项目。

  2岁的小静慧,一看到周淑平就快活地扑上来,嘟着小嘴、举着几乎看不见伤痕的手指头,奶声奶气地诉说。被人“告状”的壮壮还啥也不懂,光咧着嘴笑,扑到周奶奶怀里要玩叠罗汉,“抱抱……”几个同龄的小男孩扑过来,周淑萍顿时被这群“小肉球”热烈的欢迎仪式压在地板上哭笑不得。

  周淑平是上海宝贝之家孤儿寄养点的医疗主管,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福利机构的病残孤儿。小静慧生下来有脊膜膨出与马蹄足,壮壮则是弥漫性血管瘤,一碰就血肿。“都是手术台上一刀刀救回来的。”身为志愿者的周淑平,眼泛泪光。

  宝贝之家,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福利机构的病残孤儿,为他们提供术前养育照顾、寻找资金和最佳医疗资源,落实医疗救治以及术后短期康复护理。“上海的医疗条件,还是比中西部地区要好些。”周淑平感慨。

  周淑平不是上海人,退休后来到上海与儿子同住,志愿服务这些孩子。现在她24小时待在位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招待所的宝贝之家,记不清多少个深夜,她抱着危急孩子跑去重症室。11个月的小玉橙最幸运,脑内血肿后出现脑萎缩,当地医院都说这孤儿没救了,是周淑平舍不得,硬是坐了两天火车坚持抱回来。

  宝贝之家,最初就是由上海十个年轻妈妈发起,众多爱心妈妈参与的。她们由己及彼,将母爱分享给更多的孩子,为更多病残孤儿提供了这个温暖的家。

  “以前说起社会公益,仿佛只有共青团在做,跟学雷锋画等号。”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夏科家感慨,“随着上海城市社会发展,更多的社会组织在做公益,组织主体更趋多元,更平等、更吸引人。”

  2013年共有321个项目参加“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公益项目评选,较往年增长近一倍。这些项目触及范围之广,服务内容之细令人印象深刻。

  如巴斯夫爱心老师项目,关注的便是易忽视人群—残疾人的子女。成立9年来,他们风雨无阻,每个周末为孩子们准备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往届学生、中考英语145分的蔡依霖回忆,“每个星期天上午,都成为我最期待的时刻。”学生家长高仲华说,“我是重残之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总希望孩子不要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如今,他儿子考取了大学还拿到了奖学金,“让家庭看到了希望。”

  “目前上海80%参与公益的是青年人。青年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他们越来越能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夏科家说。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青年公益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志愿者“小白菜”、“小蓝莓”的微笑服务赢得世人赞许。后世博时代,青年公益活动走向日常化。

  上海青年公益项目评选连办数年后,主办方发现,更多关注普通人生活状况和环境的项目正快速涌现。生活化、创意化成为上海青年公益的突出特质。

  普通人要看场电影稀松平常,视障人士要想“看”电影怎么办?2012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发起无障碍电影公益活动,建立起志愿解说团队,每月定期进行无障碍电影播放,通过志愿者的解说,结合电影音响,让视障人士也能坐在大银幕前享受电影,而不是常年蜗居在家。

  夏科家评价,类似社会公益组织,“作为政府服务的有效补充,满足了一部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客观来看,上海长期居于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前沿,上海的青年公益也一直居于发展前列。如善淘网,便是中国第一家慈善商店,它鼓励人们将闲置物品捐赠给善淘网在线义卖,并为残障伙伴提供可持续、有尊严的就业培训和工作岗位。自2011年上线以来,善淘网募集公益资金超过180万元,资助超过20余个公益项目。

  创意同样必不可少。如沪上一年一度的“一个鸡蛋的暴走”,让慈善行动成为网络热词,也让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意识到,慈善需要“金点子”,创意带来关注度和社会参与。

  此次获选的项目“创益家”,听上去就挺有趣—在一栋位于上海静安的三层楼带花园老洋楼,6间不同的主题教室里,开展各种传承国艺的微课堂。“创益家”们利用白领的碎片时间,用3堂课教会青年白领一门才艺,再鼓励他们将所学所知融入身边的公益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走进偏远山区给孩子上不一样的音乐、美术、体育课……

  善淘网甚至还推出了一个特殊的公益项目:在线失恋博物馆。倡导捐出旧爱礼物,每一个捐出的旧爱礼物,都会进行整理、拍照,然后上线义卖资助残障。

  “日常化的公益活动,还是要提倡‘快乐志愿、随时公益’,不是说你这个人得倾家荡产去做公益,或是无时无刻不去学雷锋。我们希望公益项目能够快乐一点,能够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概括。

  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始于1994年,可谓上海老牌青年公益项目。跨越春夏秋冬,她的课堂,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创办20年来,参与大学生6万余人,服务人群约18万人次。

  但它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以至于他们用“心电图”来形容自己的发展,“生命就是这样,有起伏,有成长。”

  更多的公益项目未必这般持久。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海“11·15”火灾后,一下子涌现出近20家城市应急救援类的公益组织,到今天大多数已黯然消失。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报名参加上海青年公益项目评选的近千个项目,目前仍然存在的有200多个。

  “很多青年人做公益还是出于一时的感动或冲动,待公益热情散去后,或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就很容易选择放弃。”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坦言,持久性不足,是青年公益项目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在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童潇看来,这非常可惜:很多服务内容是填补公共服务的某个空白点的,如果因为某个组织或主要成员兴趣点转变,项目也由此消失的话,对整个城市都是一个损失。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也是社会管理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的表现。“有很多地方需要社会组织去发现,做政府的补充。政府转移职能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同时社会组织也应做好承接的准备。”童潇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公益组织中必然会出现更多攻坚克难型和坚持型的项目。

  夏科家对青年公益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今天做的,就是把社会应有的功能还给社会。就像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一样,政府也不能替代社会。”他说,“从这个角度讲,加强社会公益组织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3-31/848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