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我本布衣》独立音乐人的“偶像”力量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纪录片《我本布衣》用独立摇滚乐队布衣乐队的成长和坚守,去除了定义上的表象,对内涵的挖掘让外延有了更多可能

  纪录片《我本布衣》用独立摇滚乐队布衣乐队的成长和坚守,去除了定义上的表象,对内涵的挖掘让外延有了更多可能。

  独立音乐是一小撮儿人的追求,大众偶像是全民狂欢的产物。当“独立音乐”遭遇“大众偶像”,会是怎样的化学反应?

  纪录片《我本布衣》用独立摇滚乐队布衣乐队的成长和坚守,去除了定义上的表象,对内涵的挖掘让外延有了更多可能。所以,这不再是两股势力的针锋相对,而是相互丰满的成全。独立音乐、独立音乐人的艰辛与喜悦,看似有特立独行的锋芒,但本质又何尝不是普通人无可逃避的追梦之路。

  《我本布衣》这部纪录片是中国首部独立音乐纪录长片《偶像》第一季的第一集。无论是作为布衣乐队的纪录片,还是该系列纪录片的首集,都是值得歌迷和纪录片爱好者欣赏的佳作。

  不同于一般人物纪录片的煽情,也没有开宗立派的企图心,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一个存在了23年的独立摇滚乐队成名前后、舞台上下,最真实的部分展现出来。里面有汗水和激情,也有不安和遗憾。

  布衣乐队成立23年,乐队成员来了又去,主唱吴宁越一直在坚守。从未成名时的艰辛,到逐渐被外界认可的笃定,再到2018年年初乐队解散风波后的坚持,最终落于一个中年男子对亲情的守护、对独立音乐未来的希冀,摄像机跟随吴宁越的目光,以布衣乐队《我爱你亲爱的姑娘》《羊肉汤》《丢》等热门歌曲为线索,将一个独立乐队与这个世界的关联一一展现。

  当吴妈妈笑着说起儿子刚到北京,一天只吃得起两个馒头,自己电话这头偷偷抹泪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任何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和家人之间的亲情羁绊;

  当吴宁越坦诚自述乐队因意见不合而大换血,外界的嘈杂声音和内心的坚守互搏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任何一个中年男子要顶起的压力和一如既往的坚持;

  当布衣乐队再次站到舞台上重装出发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任何一个人在经历磨砺后所期待的涅槃重生。

  作为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集,《我本布衣》95分钟的片长着实不短,但因为结构清晰,元素丰满,并不会让人觉得冗长。“巡演”是布衣乐队的关键词。从成立到现在,布衣乐队始终在巡演之路上策马扬鞭。仅2018年,他们就在全国大大小小七十多个城市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所以“巡演”也成为了《我本布衣》这部纪录片的线年夏天布衣乐队在故宫登台为背景,穿插吴宁越、乐队其他成员、吴妈妈、朋友的采访,乐队早年刚刚走红时的录像资料和采访视频,以点带面地把乐队23年的成长展现出来。

  立flag容易,坚持很难。但布衣乐队就这样坚持了23年。皱纹爬上眼角,心境也愈加成熟,但在舞台上,你依然能够看到“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激情澎湃。

  吴宁越和母亲一起观看钱塘江大潮,以及他对摇滚新人的扶持,这两段镜头相互穿插得十分巧妙。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中国独立音乐的老大哥,吴宁越和布衣乐队的责任感让人动容。

  人们习惯戴有色眼镜,能够更简单粗暴认识这个世界。于是很多人都觉得独立音乐是一小撮人的爱好,独立音乐人是一群非正常人类,这种标签化无可避免。打破这种偏见与隔阂,正是麦潮影业想通过这部系列纪录长片所要达到的目的。

  使更多人知晓并了解中国独立音乐和独立音乐圈,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独立音乐人”作品背后的生活与故事。而这种生活与故事,在本质上与任何一个普通人别无二致。

  2018年开始,在未来的五年,将有100个独立音乐人及乐队,100集系列纪录长片。这是《偶像》的制作团队麦潮影业对这个项目正在进行中的计划。

  快消时代下,《偶像》没有选择用短视频的拍摄手法,而坚持用长片来打通中国独立音乐人和世界的关联,就已经是一种冒险。而这 100集,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野心勃勃。但这种冒险和野心又何尝不是一份坚持,和中国独立音乐人们对音乐的坚持一样,也正是吴宁越在纪录片中提到的关键词信仰。

  《偶像》制片人兼总导演王大维是拍广告片出身。2017年,一直对纪录片有热爱的他决心带着团队转型。这个团队里,石青、高意超、刘芳涛、郑恒、臧岩、贺美玲、李阳等等幕后工作人员,都是充满激情,想在作品中得到精神满足的年轻人。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yule/2019-04-15/9228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