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妇联:把低碳生活变成家庭的具体实践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河北省妇联按照全国妇联“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工作部署,以宣传为先导,以构建模式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在全省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全面实施了“低碳生活,家庭先行”行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妇女群众受益共重,坚持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并举,坚持长效机制与特色活动齐抓

  河北省妇联按照全国妇联“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工作部署,以宣传为先导,以构建模式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在全省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全面实施了“低碳生活,家庭先行”行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妇女群众受益共重,坚持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并举,坚持长效机制与特色活动齐抓。在培育新女性、倡导新风尚、建设低碳新家园上聚焦、聚力,使低碳生活成为广大妇女和家庭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主要做法如下:一、科学定位,全面动员,把低碳家庭作为妇联组织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部署,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城镇品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妇联紧紧围绕省委的工作部署,开展了“争当时代新女性、争树文明新形象、争创美好新家园”大行动,通过提高妇女素质,转变家庭观念,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的改变带动城镇面貌的改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年初,全国妇联做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工作部署后,省妇联又把低碳家庭创建作为争创“三新”大行动的深化和延伸,确定开展“低碳生活,家庭先行”行动,明确了低碳家庭建设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贯穿一条主线——树立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低碳家庭;把握一个关键——以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把低碳生活变成妇女群众和家庭的具体实践。突出—个重点——把科学、文明、绿色、低碳理念引入家庭,构建家庭建设新理念、新模式。省妇联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全省妇女工作的重点,在省妇联十二届二次执委会议上进行了安排部署。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省委领导为“美在我家”——家庭展示大赛举行了启动了仪式,低碳家庭代表发出倡议。3月24日,省妇联联合省文明办、发改委、环保、科协等部门,在石家庄市社区举行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启动仪式,全省11市也相继举行了启动仪式,各县区、镇村层层启动,拉开了低碳家庭创建活动的序幕。二、以重塑家庭理念为重点,多方联动,立体造势,大力开展低碳生活理念宣传教育我们按照“增强宣传吸引力、提高宣传活动凝聚力、扩大宣传影响力”的思路,把宣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建立“四个一批”,让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在学习中提高,在参与中受益。一是举办一批讲座。省妇联组建了百名专家组成的“现代女性大讲堂”讲师团,开展“低碳生活”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高校“四进”活动。各市根据省妇联的要求,月月有讲座、各县(市、区)季季有讲座,“低碳着装”、“低碳饮食”、“低碳出行”、“低碳装修”、营养保健等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今年以来,各级举办“低碳生活”大讲堂讲座4960次,听众952000人,其中省市举办的高质量示范性大讲堂420多场。省妇联还以“世界地球日”、“国际环保日”为契机举办了“低碳生活,环保有我”集中宣传活动,低碳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延伸到了全省各个地方。二是建立一批宣传阵地。省妇联在河北妇女网、《女子世界》杂志开设“节能低碳”宣传专栏,与省科协、科技厅在科技周开展低碳家庭宣传,与《女子世界》编印了《做魅力女性建科学家庭》低碳家庭知识手册,免费向家庭、社区发放。我们还采取投放公益广告、手机短信、发放温馨提示卡等形式宣传“低碳知识”内容,发放“低碳”购物袋和门帘68万件,制作发放宣传品3604308册(张),开辟乡村(社区)宣传专栏(橱窗)13525个,有的县专门建立“低碳”文化街、文化园,使“低碳”内容入脑、人心、入家庭。三是组建了一批巾帼宣传队。各级妇联吸收“低碳宣传”志愿者89000名,组成“低碳出行骑游宣传队”、“绿色大使”开展低碳宣传、低碳劝导,以身作则地实践低碳行动,签定《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承诺书》180000多份,编印发放“汽车人低碳生活”小卡片40万多张。省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开展了“低碳步行周”、“文明低碳祭祀”和“低碳伴我在校园,我把低碳带回家”系列活动,编撰的“你拍一我拍一,减碳时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节水节电成习惯、、、、”《减碳拍手歌》在小学生中广为传唱。全方位的宣传,使低碳环保的理念浸润着每一位妇女,低碳生活方式渐成河北妇女的时尚行为规则。四是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各地开展低碳家庭小窍门展示、“低碳生活”论坛、知识竞赛、演讲、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等集中活动6996次,群众自编自演文艺作品3129个。“低碳生活是举手之劳,它就在家庭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低碳让生活更美好”、“一切节约都是节能”在河北众多家庭中正逐步成为广泛共识。有的过去一直不敢在人前提起家里省着用水、用电,怕别人说自己“抠门”。现在再提起这个话题,就觉得是件光荣事儿。唐山路北区机场路街道办事处祥富里社区104个家庭低碳先行户带动了整个社区低碳生活的开展,仅节水这一项,这个社区每月家庭平均水费降低50%以上。三、以模式化推进为路径,创建标准,项目跟进,探索建立低碳家庭建设的新模式我们按照主体内容、量化标准、项目支撑“三位一体”的思路,专门制定低碳生活试验示范模式方案,通过模式创建,带动了创建活动的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低碳家庭标准,探索低碳家庭建设模式。为改善农村落后环境,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了新民居建设。省妇联主动介入,推广新的家庭建设模式。年初,和省委农工部、国税局、发改委开展了建好新民居、美化新家园家庭展示大赛,评选美化绿化明星家庭、节能低碳明星家庭、装饰装修明星家庭、新设施使用明星家庭,制定了标准,把家庭展示的过程,作为新家庭理念树立,新模式形成的过程。美化绿化明星家庭。家庭成员重视居室庭院绿化、美化;家居环境整洁卫生,生产生活用品放置有序;室内庭院装饰及花卉绿植栽种搭配科学美观、清新雅致,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节能低碳明星家庭。家庭践行“十六件事”,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推广低碳生活小窍门、小发明。装饰装修明星家庭。注重践行新的科技、环保、节能、生态理念,积极推动新型构造、环保材料、清洁能源等新技术、新设施的使用,家庭装饰装修在体现美化、舒适、卫生的同时,注重健康、简约、经济。新设施使用明星家庭。家庭生活使用节能新设施较多,特别是在厨卫设施、淋浴设施;取暖设施(设备)等方面注重使用节能设施和清洁能源。通过家庭展示评选活动的开展,许多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妇女更加讲究节能低碳,种花栽草,美化阳台和楼院,步行劲走上下班已成为女性的新时尚,而鲜花祭扫、音乐追思也成了百姓祭祀先人的新风向标。农村妇女把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种花种草,越来越多的家庭用上了沼气,使上了冲水厕所,有了洗澡间。迁安市阎官屯村按循环生态的思路发展设施果菜,家家户户的沼气池都成了聚宝盆,用沼渣、沼液做肥料,生产的甜瓜果大、色正、口感好,一斤比市场上高出五、六毛钱,远近客商还是抢着要。生产的绿色无公害产品,不仅远销北京、黑龙江,还摆上了韩国、蒙古、俄罗斯人的餐桌。如今,400多亩生态大棚覆盖了全村所有耕地和废弃地,不仅村里人人劳有所得,还吸引100多外村人常年来村打工。仅瓜菜一项户均增收5.2万元。二是项目化运作,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为促进低碳环保设施的使用,省妇联克服“妇”的身份限制、“群”的职能弱势,以主动的姿态,采取项目运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低碳家庭”创建,今年,与省农业厅、万里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河北锐进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秸秆成型燃料炊事取暖(CDM)代煤项目,新能源办负责技术把关,妇联组织负责宣传发动,该项目的实施仅今年就能使16万家庭用上了新炉具,减少了农村家庭做饭、取暖烟熏火燎的状况,为推动低碳家庭创建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各级妇联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使低碳家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做到常创常新。一是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各级妇联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联合了省委农工部、国税局、省科协、省发改委、省环保局、新能源办等单位,既推动了低碳家庭创建工作的蓬勃开展,也促进了部门的工作,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秦皇岛市依托文明生态村创建,联合市新能源办在农村家庭中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工程”,强力推进“畜-沼-菜”、“畜-沼-果”等循环产业,引导农村妇女变烧柴禾为烧沼气,实现废物综合利用,转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沼气池建设已成为农村妇女践行低碳生活的“酵母”。二是建立了活动推动机制。各地采取依托试点,示范带动推动工作,今年,我们在唐山召开低碳家庭创建推进大会,组织观摩,评出省级低碳家庭户2000个。市、县层层建立示范点、示范户,低碳明星,确保低碳家庭深入抓下去。三是建立了创建机制。在“低碳家庭”创建活动中,注意把创建活动与妇女、家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实现良性互动,呈现出人人参与、生动活泼的喜人局面。通过举办“低碳家庭”评议会、低碳生活窍门展示、家庭才艺展示以及各种有益的趣味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建立低碳家庭创建成果档案,开展“流动低碳示范红旗楼道”创评活动,将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纳入村镇、街道、社区年度计划,定期点评出低碳达标家庭,对先进家庭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使广大家庭成员学有榜样,做有典范,把低碳家庭创建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yule/2019-04-23/971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