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娅:舆论“泛娱乐化”让公众“被看”新闻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9%的受访者对明星绯闻关注较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9%的受访者对明星绯闻关注较多。64.0%的受访者指出很多媒体为博眼球和关注度,将明星绯闻推上头条。48.7%的受访者对于明星绯闻充斥舆论环境感觉厌烦,76.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绯闻过热影响公众关注其他新闻。(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在当前的舆论环境里,一个又一个的明星事件占据着新闻头条,网民的讨论也将事件热度一次次推向新的高潮。然而,在娱乐事件热度一次高过一次的情景下,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指明了高热度背后的真实原因,即舆论的“泛娱乐化”。舆论的“泛娱乐化”迫使公众的关注新闻的行为从主动变成被动,从看新闻变成了“被”看新闻,在这样全民关注的情形下,事件热度自然一次高过一次。

  近期,从王宝强的离婚到张靓颖的结婚,各大新闻媒体、新兴媒体无一不在大肆报道。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为了取得关注度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曝光度,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曝光度大到成为新闻主流,将民生、社会类新闻都淹没掉之时,问题就出现。一是对于娱乐新闻并不关注或是没有兴趣的公众,会丧失接收其他新闻的渠道,享受不了关心社会事件的自由和权力,而变得厌烦舆论环境;二是关注娱乐新闻的公众会因长期沉迷在娱乐新闻的刺激和猎奇之中而不能自拔,进而减弱对社会的关心和热情,丧失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由此可见,舆论环境中可以有娱乐,但决不能“泛娱乐化”。

  其实,造成舆论环境“泛娱乐化”的因素有很多,娱乐明星为保持或提升知名度,不断增加曝光率,抢占头条;公众的窥私欲,肥沃了娱乐新闻的土壤,让娱乐新闻大有市场;媒体基于逐利目的,投其所好,大量集中报道八卦新闻,博取公众眼球和关注度,等等。可以说,娱乐明星、社会公众、大众媒体都是舆论“泛娱乐化”的推动者。但是,要想改变舆论“泛娱乐化”的现状,就必须抓住重点,集中攻克。其中,媒体既是明星提升曝光率的载体,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只要抓住媒体这一关键,改变舆论“泛娱乐化”的行动就能事半功倍。

  一方面,媒体应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并遵循市场规律。新闻信息既是是媒体出售给公众的商品,也是借以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载体。媒体在追求的利益的同时,既不能偏离自身存在的价值基础,过分宣传娱乐信息,也不能违背正常的市场规律,只生产纯娱乐化的同质性产品,而丧失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和引导,使其传播符合主流且内容丰富的新闻信息。要完善监管机制,适时引导纠正不合理的新闻传播行为;要发挥约谈机制的功效,及时引导媒体责任人重视自身价值定位;要配套问责机制,对于恶意推动舆论“泛娱乐化”、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媒体行为,严肃问责,倒逼其规范逐利行为。

  舆论“泛娱乐化”不是媒体行业健康运营的正确“打开方式”,也不是舆论场该有的正常状态。舆论场上的各主体,尤其是媒体,只有正确把握娱乐与舆论之间的关系,自觉约束参与行为,舆论场上的娱乐才能更轻松,包含娱乐的舆论场才能更丰富。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yule/2019-05-16/1046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