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状元”所暴露的现代教育理念缺失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对于高考“状元”,教育部门多年前就明确要求不得炒作,教育考试部门不得公布状元,可每年高考放榜,“状元”还是快速出笼,媒体争相报道,产出状元的学校重点宣传,而北大清华对“状元”的争斗,更让“状元”炙手可热

  对于高考“状元”,教育部门多年前就明确要求不得炒作,教育考试部门不得公布状元,可每年高考放榜,“状元”还是快速出笼,媒体争相报道,产出状元的学校重点宣传,而北大清华对“状元”的争斗,更让“状元”炙手可热。然而,北大和清华对状元的争抢,却暴露出我国高校错乱的招生标准。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发布,有关“高考状元”的话题再度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些地方还发生了“北大清华连夜抢状元”的事情。

  对于高考“状元”,教育部门多年前就明确要求不得炒作,教育考试部门不得公布状元,可每年高考放榜,“状元”还是快速出笼,媒体争相报道,产出状元的学校重点宣传,而北大清华对“状元”的争斗,更让“状元”炙手可热。然而,北大和清华对状元的争抢,却暴露出我国高校错乱的招生标准。

  北大和清华如此重视“状元”,是不是表明他们重视生源竞争、重视人才质量呢?重视招生不可否认,但却难说重视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学校会对每个学生在大学中的成长、今后在社会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从而对学校的招生评价标准进行调整。

  据我所知,有的大学近年来就减少了对亚洲学生的招生规模,原因是他们的跟踪分析发现,亚洲学生入学时分数很高、求学时课程成绩也不错,但是创造能力缺乏,对人生也没有明确规划。而我国大学虽宣称重视生源,可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的机制,就连这几年进行自主招生改革以后,也没有一所大学对这些自主招生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评估招生模式的优劣。可以说,招生和培养、就业完全脱节。

  而以这几年轰轰烈烈开展的高校自主招生来观察北大和清华的“状元”之争,会令人遗憾地发现,我国大学的办学定位极其混乱。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的理由是打破高考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建立起针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偏才、怪才脱颖而出,既然如此,高校就不能再注重单一分数标准下的人才,否则就是与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自相矛盾。

  这种改革背景下,合理的做法是学校应主动不以“状元”进行炒作,不再抢“状元”,因为集中高考制度中的“第一名”,已经由于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失去“意义”(如果有意义的话)。可北大和清华在集中高考中对“状元”的高度关注,却无疑向世人宣布:我们看重的还是高考体系中的“状元”,在乎的还是高考分数。这给基础教育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这不是还是在乎高考分数吗?而自主招生改革,不是浪费财力、物力的多此一举吗?

  人们常说,高考制度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所以,针对地方教育部门与中学、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热切关注,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中学和社会的问题,而是高考制度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推进的高校自主招生,被认为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试点步骤,历时12年的试点之后,我国自主招生被调整到高考之后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被认为大学科学选才的必然选择,但是,“状元”在基础教育领域还是这么受关注,号称中国最高学府的两所著名大学,还卷入“抢状元”的争斗中,这几乎就宣布了自主招生改革的失败。北大、清华这两所大学,究竟是怎么想的?很难想象,这会是一所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大学的招生作为。

  究其原因,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首先嫁接在集中高考制度之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只是获得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高考成绩还是录取的重要依据,所以,才会让大家的关注点还是在集中高考,也才有“裸分状元”、“加分状元”、“自主招生状元”这些新名目;其次,没有建立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录取机制,自主招生增加了高校的选择权,但并没有扩大考生的选择权,每个考生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所以学校并没有被学生选择所带来的竞争意识,人才培养压力并不大,学校自然只关注招生而不关注培养,并以招生的生源“质量”来代替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目前,北大、清华等名校还把每年招到多少状元、在各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排在第几,作为自己江湖地位的象征,这就不难理解在招生中的争抢状元的行为。因此,要改革高考制度,还在于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探索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学生多次选择的全新制度。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9-02-06/1134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