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变家长作业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平衡点在哪里?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

  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作业没写完, 开学泪两行。寒假期间,不少家长感慨寒假的书面作业变少了,但是各式各样的创新性素质类作业确让人犯了难:做社会实践、用镜头记录下“年味”、坚持“每天锻炼一小 时”、做环保手工……很多家长不禁感慨: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折腾。

  近日,名为“寒假作业大变身 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两者平衡点在哪里?”的线上论坛开展,论坛讨论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本质的区别、二者的各自优劣势、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等话题。

  当前,各地学校开始流行布置素质类家庭作业。比如,把作业变成让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各种科普教育活动等,最终以PPT、小视频或者绘本等作为呈现方式。很多家长吐槽,素质类作业孩子参与完成部分很少,基本都是家长代替完成。

  浙江省高级教师,青蓝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陈益庭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老师和家长都要求太高,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作业;二是都有攀比跟风的现象,一个班级只要有极少部分家长代劳了,其他家长纷纷效仿;三是如果是低年级学校布置这些作业有些太拔高要求,太高大上了,孩子们还没学过制作PPT等,哪怕学过也是初级的。

  “鉴于以上原因,很多家长只要有时间还是愿意自己帮忙甚至代劳。这样的代劳为违背了我们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适得其反。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每个孩子自己动手在学习的经历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快乐,让经历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陈益庭说。

  家长殷婷记得女儿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制作PPT,“很多大人都做得不大好,孩子哪里做的出来,打字又慢,所以需要靠家长来帮忙一起制作。”

  在线教育平台米乐教育创始人兼CEO刘琼则认为,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注重“引导”而不是“代劳”,做孩子的参谋,为孩子出主意,而不是一味包办。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制定更科学的作业评判标准,不要唯结果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钱江晚报》家长会金牌顾问王晓华认为这是好心办坏事,作业形式多样化,生活化是好的,关键是不成体系,还缺乏科学依据。反而造成孩子依赖性,造假成习惯。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提倡为中小学生减负。从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班”,到近期出台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各项减负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譬如学校老师布置的传统书面作业少了,但家长又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培训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明确了“减负”的概念,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但是在这个以内的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减负就是学校的老师不要布置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毫无思维含量的作业。

  陈益庭认为,作为政府,应该是减负的制定者,学校应该是实施者,家庭应该是维护者,课外培训机构在学生减负的问题上应该是调控者。“此外,老师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陈益庭建议,作为家长要有减轻孩子课业辅导负担的意识。在周末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或培训机构里,而是去各种场馆、制作工坊参观、培训、制作,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去田间劳作,去跟大自然亲密接触,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去交朋友,跟小伙伴聊天,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可以适当补充学业的“缺”,补充学校里、书本里没有的也没有条件的各种技能等,给不同层次的孩子补充各种“营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关于减负的问题,在学生家长殷婷看来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殷婷的女儿小学时报过钢琴、绘画和书法等艺术类的兴趣班,上了初中后学科类课外班不断增加,特别是学得不好的课程。“高考制度不变,中考制度不变,减负就是一句空话。”殷婷说。

  在刘琼看来,必要的课业压力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过重课业负担不仅损害身心健康,而且扼杀了创造力。中小学生减负并非意味着不留作业,减负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很多争论。如何定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者之间是否有清晰的分割线吗?

  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界定,在线教育平台米乐教育创始人兼CEO刘琼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应试教育是单纯以结果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教育方式。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而不是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尊重个体差异,在注重智育培养的同时,也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培养。

  刘琼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特别是对“寒门学子”来说,因为它完全以结果为导向,相对容易衡量,可以很好的规避不同人的主观判断。

  王晓华则认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包括综合素质不均衡,包括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近视眼越来越多等等。虽然应试教育屡被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考试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手段,在我国“考试”还有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教育“筛选”。虽然这样的筛选未必科学,但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形势下却是最公平的。

  有考试正常,应试教育也不必妖魔化,但我们要改变我国这种不科学的“一卷制“考试形式,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定。

  “为什么素质教育在中国喊了这么些年,还是无法替代当前的应试教育”,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是由我国的教育国情决定的,这个教育国情主要就是指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筛选”程度。

  在美国,孩子不去参加社交活动、公益活动、兴趣活动很难上名校。中国现在也在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点在哪里?国外有哪些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王晓华提出,西方正统的“素质教育”,也只是提倡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而已。就是指在分数之外,还有其他评价标准,但是,并不是指“分数”这一项就取消了。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哪怕它多么提倡“多元化”教育标准,但在众多评价标准之中,分数这个标准的权重,依然是占比最重的。在美国,SAT(俗称美国高考)考不到1500分以上,常青藤大学是不会招你入门的。

  所以,美国家长也找学区房,美国公立学校也有快班,英国开始使用上海版数学教材。

  陈益庭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干扰下,已异化为“应试教育”。背离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和规范,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或畸形发展。因此,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刘琼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站在两个对立面上。大家说应试教育不好,是不认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认可学生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式,不认可重复性的课堂作业,但应试教育的教学也可以是生动有趣,也可以启迪人心的,这需要老师多花心思,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刘琼建议老师要从关注学习成绩本身逐步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作业改革,减少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型的作业,丰富作业形态;学校可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大胆质疑和合作探索,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天赋。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9-02-20/1239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