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一代中型直升机AC352首飞顺利完成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今天上午,国产新一代中型直升机AC352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工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全新突破

  今天上午,国产新一代中型直升机AC352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工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全新突破。央视记者也在现场全程直击了AC352升空后的表现。

  央视记者 吴杰:国产新一代中型多用途AC352缓缓地离地,然后稳稳地悬停在了空中,这是它的首次试飞,也是它在整个研制过程迈出的关键一步。直升机的机身非常的宽敞,最宽的地方超过了两米,一次最多可以搭载14-16名乘客。

  AC352采用了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这样可以为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减轻了很多的负担,让他更多地精力集中在飞行动作上,我们看到现在是绕着机头做一个绕轴旋转,展示了良好的飞行性能,AC325也是世界上同级别直升机中乘坐舒适性最好的,也是驾驶操纵性最强的。

  我们现在看到AC352已经缓缓落地,整个首飞圆满顺利地完成了,正在向我们缓缓滑行而来,那么在中国的直升机工业建立6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也是非常自豪地在现场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一个全新的成就。

  AC352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一个新成果,可以说是才貌双全,外形俊朗时尚,而它的内在更是时时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我们的记者也是在首飞之前,对这架世界级的中型直升机进行了近距离探访,看看AC352如何做到内外兼修。

  在飞行驾驶上做到了简单易用,对乘客的乘坐也要做到舒适安全。AC352宽大的机身让里面的乘坐条件和高端的商务车相比不差,特殊设计的低旋翼,让内部的噪音水平比适航标准低了4个分贝,巨大的舷窗让空中的风光一览无余,这在同类直升机里都是领先的设计。而在细节上,AC352更是对安全追求极致。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直升机的门打开1米4宽,人很快就可以下来。在应急情况下,撤离的时候很方便。

  而即使遇到极端的坠机情况,AC352也会通过起落架机身座椅的联动,降低事故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起落架应该吸收多少能量,机体结构应该吸收多少能量,座椅应该吸收多少能量,到驾驶员那就是正常的了,我可以承受那个能量了,那我就能保证安全了。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对,也是,也就是说安全性非常好。

  同时我们发现,在进行首飞准备的时候,AC352的顶部机舱可以完全打开,里面的发动机和复杂的传动机构完全露了出来,这也让机型维护人员工作起来非常的方便。

  中航工业哈飞试飞站副站长 栾玉庆:以前没有这种发动机舱推拉设计,我们检修的时候要开各个检修的口盖,工作起来就会比较繁琐。现在这样设计,整体打开以后我们干起活来就轻松多了。

  飞行员飞得轻松,乘客坐得舒适,地面维护工作人员干活方便,这背后正是中国直升机设计制造以人为本的理念在AC352上最好的体现,也是设计人员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最后飞机要交给他们用的,我要满足他们的。每个坐上去的人告诉你,我坐着舒服,没振动,没噪音,那才叫真好。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能给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那才是最后的评价。

  作为一款中欧联合研制的直升机,AC352的研发道路也是充满了传奇,在这样一型直升机的研制上,中国的航空工业完成了从对外的引进学习到平等合作,用短短12年的时间完成了和西方直升机产业水平几十年的差距的跨越。

  在21世纪之初,我国刚刚完成了5吨级直升机直9的引进工作,那时,中国的航空人就在考虑,中国民用直升机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虽然已经有一些国际合作开发的直升机研制型号正在推进,但在现在的AC352的总设计师卢的眼里,有一个难关必须突破。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所谓的难是什么?是我们怎么样造一个更好的飞机。我们一直在想,我们用户在想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这是重要的,这是我们最难的。

  于是,2002年,针对新一代民用直升机的一场市场调研开始了,这可能是中国直升机的研制人员第一次完全从一架直升机的设计之前就在考虑这架飞机谁来使用,需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项目主管 杨广朝:我们发现了,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直升机市场,这种中型直升机现在有人说叫超中型直升机,这种直升机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这时,在大洋彼岸的欧洲直升机研制工作者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于是,一场跨越东西半球的合作开始了。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是通过国际合作研制了著名的多用途直升机直-9,但那时更多的,是引进技术,学习对方的成功经验。而这一次,中国和欧洲的科研人员要按一半对一半的比例,分担研制当中的技术难题,而且,当时大家的目标,就是要研制世界上最好的7吨级的民用直升机。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大家一起定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指标是什么,都能执行什么任务?也要共同去设计。所以说初步设计放在马赛进行,确定了整机的技术要求,技术方案以后,回到各自的办公室进行开展详细的设计,又花了一年的时间。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项目主管 杨广朝:2004年中方和法方签署了一个关于联合研制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框架协议,然后2005年中方和法方签署了联合研制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的合作合同,2006年的1月份,中法双方正式启动了这个AC352直升机的联合研制。

  如何衡量一个直升机的能力,设计人员告诉我们,除了飞行性能,对于AC352来说最难的就是在设计中考虑到使用直升机的人的需求,相比与技术的进步,AC352在设计和制造理念上的改变给中国的民用直升机产业留下了宝贵财富。

  在AC352之前,我国的民用直升机基本上都脱胎于军用直升机。而要设计一款好的民用直升机,就要时刻想着未来的用户。总设计师卢说,飞行员,乘客,甚至后来的机务人员,只要是使用这架飞机的人,他们的感受设计中都要考虑细致周到,这是研制AC352的很大的难点。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在上去坐下以后,不同的驾驶员的高矮可以调节座椅的上下,就是说坐着,然后他摸摸每个开关,你看都很方便的能够操作到位。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我设计距离就是都按规定的驾驶员的高度去设计达到这一点的,我在3D设计的时候、课题设计的时候,在电子的样机上头都要使用这个,检验这个,满足这个要求。

  维护工作量很低,飞机的再一次出动时间会大大的加快,就像你坐航班,比方飞机要落地,等半个小时我就可以走了,这样对乘客来说多方便对吧。

  设计上的细致入微,更要用生产上的精益求精去实现。为了让未来的用户用着方便,设计要求,AC352的舱门可以实现互换,也就是说,如果门坏了,用户可以像给汽车配零件一样自己再买一个装上。相比于动辄几万辆生产规模的汽车产业来说,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小得多,实现零部件互换,难比登天。

  就是在这样的决心中,AC352也在改变着中国民用直升机生产的面貌:采用国产发动机实现了中国直升机用“中国心”的同时,油耗更低维护更容易;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飞行员甚至可以像自动泊车一样实现一按按钮自动着陆。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功能,在这架凝聚着中国航空人心血的直升机上一个个被实现了。

  中航工业AC352直升机总设计师 卢伟健:十几年了,有一个痛苦并快乐的享受过程,因为我们走进航空工业,那是我们要承担的。首飞只是我整个研发过程的一个节点,一个被大家关注的节点。但是我更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可以走向市场,怎么样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推动生产经济发展做出我们这个直升机应有的贡献。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1-07/920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