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锐评:中国武器畅销中东非洲美濒海战斗舰还未使用或已过时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境外媒体关注中国武器畅销中东非洲,为拉动中国制造、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拓展新路径;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一经面世即遭遇战略调整,贵而无当的新锐武器或许还没使用就已过时

  境外媒体关注中国武器畅销中东非洲,为拉动中国制造、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拓展新路径;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一经面世即遭遇战略调整,贵而无当的新锐武器或许还没使用就已过时。下面笔者将带您回顾本周军情热点。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在卢旺达军队举行的年度军演中,从中国购买的PCL-09自行榴弹炮系统和HJ-9A“红箭”反坦克导弹等先进武器悉数亮相。阿联酋和伊拉克等中东国家也从中国采购了“翼龙”和“彩虹”系列无人机。中国对外军贸事业在维系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老客户的同时,不断着力开辟新市场,对提振中国军工产业和深化对外安全合作关系都有不小的助益。

  从之前中国军贸情况看,对外出口武器往往具有“物美价廉”的特征,客户一般为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等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经济实力有限且对武器需求比较迫切的国家。在这些军贸往来中,虽然中国获得一定经济收益,还建立和巩固了与“老主顾”的合作关系,但终究受到自身军工产业发展情况的影响,国际防务市场开拓局面比较有限。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军工业的厚积薄发,特别是产品不断升级与体系化,中国武器对外出口步入新时代。诸如中远程防空导弹、轮式自行榴弹炮、反坦克导弹等相对高端的主战装备,吸引了以卢旺达为代表的一批亚非新客户关注和购买。而作为中国对外军贸新“名片”的各型无人机,更受到此前与中国军贸往来较少的阿联酋等海湾国家青睐。

  在军工产品“百花齐放”的态势下,中国不仅可针对经济实力和安全需求各异的客户提供高性价比武器,还能“贴心”地根据对方特殊作战环境及性能要求“量身打造”定制化产品。较之出口型号相对单一,至多能为客户改装现役装备,甚至为了“留一手”而故意降低武器性能的西方军火商,中国的军贸新模式显然具有更强吸引力。

  对外军贸的发展,对中国军工产业同样具有反哺促进的作用。对外军贸模式灵活、利润较高,对于重投资、长周期、低回报率的军工企业来说不啻为一条拓展收入渠道、积累研发生产经验的有益途径。军贸产品的利润可以投入到研发和再生产环节中,为提升科研能力和产能作出贡献,也对企业增加员工待遇、吸引更多人才不无裨益。而且,中国武器通过外军列装使用及海外实战的检验,也可帮助中国军企获取客户反馈,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武器的性能、质量。

  此外,发展对外军贸,更是深化中国对外安全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目前中国对外关系版图里,经贸联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防务安全合作则是一个有待发展的领域。中国武器的“走出去”,使得外军在与中国军方和军工企业建立联系的同时,还能接触和熟悉中国武器装备的性能与操作,由此对其背后的技战术思想有所了解。这就为中方与相关的外军在装备保障、反恐维和、训练管理和信息交流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让中国防务产品的良好信誉得以传扬四海。

  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网站报道称,近日,因引擎故障在船厂里“蹲”了2年多的美海军“自由”号濒海战斗舰将重新“起身”回到舰队序列。不过,美媒认为,相比于机械故障带来的麻烦,更多困扰这型新锐舰艇的是其各项性能在尚未得到实战检验前就已变得过时或无用,结果让这艘昂贵舰艇成为美海军的巨大负担。

  虽然濒海战斗舰的构想已提出10余年,但截至目前,这型舰艇的性能仍未成熟。可令濒海战斗舰跑出超过40节“冲浪”航速的发动机不仅贵得离谱,可靠性也不尽完善,在“自由”号服役后数次出现故障,迫使该舰在海上“趴窝”。原本旨在拓展该舰功能定位的“任务模块”设想也没落实,可供濒海战斗舰执行反水面舰艇、反潜、扫雷和特种作战任务的战斗模块,更是至今无一完成研发,只有1门57毫米主炮可用,导致这艘单价超过5亿美元的3000吨级战舰沦为火力孱弱的“炮艇”。显而易见,这种成本虚高,功能却极为有限的舰艇自然为美海军所不乐见。

  除性能方面的问题外,从美国海军战略演变角度看,濒海战斗舰的“过时”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生不逢时。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卸下与苏联海军进行全球对抗的沉重包袱,却陷入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困境。为了在战后裁军浪潮中向美政府和民众力证保持庞大舰队规模的合理性,美海军绞尽脑汁提出“由海向陆”战略,将通过海洋向全球投送力量,对大陆目标实施打击作为新世纪美海军的主要任务,以使得其远洋舰队有新的用武之地。在这一战略框架下,濒海战斗舰概念便应运而生,设想在“由海向陆”的作战中,让濒海战斗舰为美海军执行扫除水雷障碍、开辟登陆场、打击近岸陆海目标、警戒小艇袭击等多样化任务,协助己方完成向岸滩投送力量、夺取制海权的“最后一公里”目标。

  不料,这一构想刚刚落实到舰艇实体上,美海军战略又转向依靠大型舰艇争夺远洋制海权的“大国竞争”。在新战略中,将濒海战斗舰用来执行扫雷舰或近海巡逻舰的任务,显得过于“大材小用”且成本过高。如果转而用于跟敌方航母、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对抗,其舰体空间和性能潜力又存在不足,甚至无法与相同吨位的导弹护卫舰抗衡。各种“先天不足”使得该型舰艇尚未在美海军中“施展拳脚”,就沦为了一种新锐却昂贵的“鸡肋”兵器。为了避免花在濒海战斗舰项目上的巨额投入打水漂,美海军也曾试图以该舰舰体为基础研发下一代护卫舰,以此让濒海战斗舰项目发挥些许“余热”。不过,考虑到舰体性能的局限,这一设想的前景难称明朗。

  濒海战斗舰的遭遇,实质上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战略曲折更迭的一个缩影和牺牲品。考虑到海上力量建设的巨大投入和漫长实现周期,一个国家只有在拟定海洋战略和海军发展规划时具有前瞻性,并审慎地权衡和处理好自身军力、安全需求与经济状况之间的微妙关系,才能避免类似濒海战斗舰项目这样的资源浪费。(文/马骐騑)

  国产新型步兵战车。(感谢鼎盛军事供图)运抵航展现场的国产155毫米自行火炮。(感谢鼎盛军事供图)

  首次参展的水陆两栖高速艇,该艇在水面航行时靠喷水推进装置行驶,上岸后则可放下艇身两侧的4组履带在路面行驶。(感谢@科学的ZTZ99C供图)

  水陆两栖高速艇侧面照,可见底部的履带系统。(感谢@科学的ZTZ99C供图)

  水陆两栖高速艇尾部喷水推进器细节,由于航展尚未开幕,图中仍是被遮挡保密状态。(感谢@科学的ZTZ99C供图)

  F-35A战机的座舱内,飞行员正在与人工智能(AI)生成的一个虚拟人物对话,可能是无人僚机部队的“指挥大脑”。

  随后,飞行员向其中的1架无人僚机下令,令其去摧毁敌方的一个地空导弹发射阵地。

  接到命令后,编队中的三架无人僚机迅速脱离编队,飞往作战区域,其中2架负责佯动,1架主攻。

  主攻无人机随后完成了从投放SDB小直径炸弹,到摧毁敌军SA-3防空导弹阵地的一系列步骤。

  早在2005年的科幻电影《绝密飞行》中,也出现过EDI无人战机与F A-37有人战机编队作战的情节。图为电影动态图。

  接下来展示的是微型无人机“蜂群作战”(具有小型化、数量多、成本低的优势,可靠数量弥补单机性能的不足)技术。视频中可见一架C-130运输机空投了一个微型无人机“集束式投放容器”。

  现实中,美军已于2016年10月在加州进行了使用3架F 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同时释放103架“Perdix”微型无人机的试验。试验中,每架无人机(翼展仅50厘米)既可独立飞行,也可联网组成“蜂群”编队执行侦察或其他作战任务。大图为F-18投放无人机,小图为Perdix无人机蜂群。

  图为地面控制站上显示的无人机编队。可见编队完成后,微型无人机群开始以编队方式向目标区域移动。

  视频中下一项展示的技术是一架B-2隐身轰炸机,在敌方空域投放了一枚神秘的“巡航导弹”,外表看似普通,但其所经之处,敌方电子设备、电网等全部瘫痪。

  这种“停电导弹”的全称为“电子对抗高能微波先进导弹计划”(简称CHAMP),实际是一种搭载高能微波弹头的巡航导弹,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发,可在瞬间发生高功率微波瘫痪敌方电子设备或电网。

  美空军已于2012年10月在本土的犹他州导弹测试靶场完成了CHAMP微波导弹的多次试飞,使用的载体为AGM-86C巡航导弹(最大射程1100千米),可由B-52轰炸机搭载,按美军计划,未来将在AGM-158隐身导弹上搭载CHAMP微波弹头,一次发射可沿规划航线个敌方电子目标,小图为B-52搭载CHAMP导弹试验。

  战斗机使用激光炮空战过于只存在于电影中,现实里美国防部已于2017年与洛马公司签订合同,准备为F-15打造一种名为“神盾”的高能激光炮吊舱。 图为F-35A隐身战机发射高能激光炮视频截图。

  本图列举了美空军近期机载激光武器的发展路线千瓦级的高能试验型高能激光武器,简称HEL(入门级)为主;2022年计划在F-15三代机上试验加装大于10千瓦级的HEL吊舱(中级);2029年左右将在六代机上加装大于100千瓦的HEL武器(全功能)。

  从雷锡恩公司这张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宣传图也能看出一些未来美军激光武器的发展趋势,例如紧凑型激光器,可以搭载在海陆空多种平台上,另外就是高功率,普遍高于200千瓦。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unshi/2019-01-29/10696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