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高科技天堂”——杭州高新区(滨江)信息产业发展纪事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高和新,是滨江不变的底色

  高和新,是滨江不变的底色。滨江一直致力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里有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有最实的产业扶持政策,有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说。

  2001年,“海归”王健和姚纳新在全国考察了一圈,最终选定落户滨江创办聚光科技。可因为研发周期长,公司直到2003年底才有了第一单销售。那段时间,滨江一直全力支持它。

  2006年,公司原有空间无力承载企业规模扩大,聚光科技向滨江提出供地要求。“当年聚光科技年销售收入不足亿元,是个‘小个子’,可滨江爽快地拿出了25亩地。”王健说。

  从2008年搬入新大楼开始,聚光科技进入快速成长期,2011年成功上市。2017年,公司销售额超过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以上。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滨江注重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为企业营造有利创新的环境。

  早在2004年,滨江就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每年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设立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政府对创新的倾力支持,让企业信心十足。“从2003年落户滨江到2017年,公司专注于自身专长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70亿元。”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营销官孙明蓝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447项。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和企业级路由器市场占有率上,公司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遥遥领先。

  为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滨江2009年就在全省率先启动招募全球高层次人才的“5050计划”,不断从产业发展需要完善人才政策。目前,滨江已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800余人,其中“国千”专家84人。

  滨江树立“服务的核心是企业”的理念,今年2月又发布新一轮“1+X”产业扶持政策,对技术研发孵化、初创型科技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等五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安排精准扶持政策,解决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

  创业在滨江,创新看滨江。2017年,滨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以及发明专利百强榜企业数量均为全省首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2%以上,远超全省平均水平;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居全省首位;挂牌“新三板”企业累计103家,为全省首个突破百家的县(市、区),其中97%以上是高科技企业……

  一个没有产业的城市是“空壳城市”,但光有产业,城市也不完整。滨江抓住产城融合发展中“人”这个纽带,围绕“人”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布局产业、完善配套,让“人”乐意留在滨江创新创业。

  如今,大家都喜欢称滨江为“国际滨”。驱车行驶在滨江的江南大道上,两边分布着众多全球知名企业、漂亮的住宅小区,还有地铁、医院、大型综合体……

  然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番城郊接合部景象。孙明蓝说:“每天加班结束后,公司周边一片漆黑,抬头满天繁星的情景,成为一代华三人难忘的记忆。”

  同为最早一批入驻滨江的企业,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俊岭清晰记得,2002年公司刚搬到滨江时,“周边都是工地,江南大道还没建好,每天走到办公室都是一脚泥”。

  “说实话,那时公司想要招揽人才都不容易。”耿俊岭记得,初到滨江时公司只有300多人,但如今公司员工已超过6000人。“以前深深困扰我们的员工子女就学、日常就医、休闲娱乐等难题,现在滨江都解决得很好,这让我们招揽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有了十足的底气。”

  产业让城市生机勃勃,城市让产业持续兴旺。繁荣的产业,让政府有条件对城市建设给予更多投入。近5年来,滨江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一批幼儿园、中小学相继投用;省儿保、浙医二院在滨江设立院区;两条地铁线路跨江延伸至滨江;龙湖天街、宝龙城等商贸综合体开业,“最美跑道”、区体育馆、区文化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开放……如今,产业高地滨江,已成为之江南岸一座宜业宜居的新城。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9-02-06/1127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