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再次上演“神仙打架”!快来膜拜这些学神!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神仙打架”什么样?没见过

  “神仙打架”什么样?没见过。但是每年深秋,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评选,都会引发校内外的诸多讨论。

  11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开始答辩,从全校学生中精挑细选的13名“大神”要竞争这一最高荣誉,先后分享各自在全面发展、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艺体育、全球胜任力等方面的成长经历,展示各自的清华时光。

  答辩会后,有人总结了特等奖得主的通关“秘笈”——既要学习成绩了得,动辄一二十门功课满分,又要玩转科研善写论文,还得活跃于社团、志愿服务等社工圈儿,如果能在英语之外在多个三四五门外语,那就更是加分项。

  想要拿到特奖,第一关得以成绩说线个小时用于设计,他见证过凌晨各个时间的清华景致,也玩转了不同种类的建筑设计。他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第一,10门设计课全部是最高分,其中6门为A+。

  据介绍,司桂恒被未来的博导、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称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是若干年来让老师眼前一亮的才子。从大一年级第九到大二大三的年级第一,从“绘画小白”到拿起画笔描绘清华、展现建筑与文化之美,司桂恒诠释了建筑人的品格,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蒋南翔奖学金)、学业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奥运会鸟巢中方总建筑师李兴钢则如此称赞,“他设计的作品很有意境和内涵。”司桂恒设计的作品还被李兴钢的工作室收藏作为教学展示。

  电子系孟子立15岁就考入清华。大学三年,孟子立28门课程满绩(即4.0分),占计分课程的47%。

  介绍人评价,15岁就进入清华学习的孟子立快速成长的秘诀在于“自律”和“自我驱动”,“十一点准时睡觉在电子系并不多见”。

  作为新雅书院的首届学生,张园游走于新雅书院和建筑学院两院之间,且两院工科均保持年级第一,在建筑学院她有8门建筑核心课程年级第一,在新雅书院她有10门文科课程班级第一。

  据介绍,张园刚入学时发现自己不会写论文,她就坚持每天去图书馆,至今已经积累了578本文科图书借阅量。知识的积淀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一作的身份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领域最高水平会议发表文章、在第二届北大哲学学术会议发表文章并做会议报告。

  自动化系的田毅总学分绩排名年级第一,其中25门课程取得A或者A+成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田毅还希望用自己对科创的热情感染更多人。大三年级同时筹办两项科技赛事,他在新生C语言比赛中带领21名开发组成员在整整三百天时间内从无到有,完成了超过1万行代码的平台开发。

  “我最喜欢的就是双氧水儿,因为它活泼!”化工系赵长欣幽默的开场白,让观众开怀一笑。

  赵长欣说自己与科研结缘源于对化学的兴趣,高中时期他甚至在家中组建私人化学实验室,用来“娱乐和放松”。来到清华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他合成了400+样品,拍摄了1000+电镜照片。大二时他打开科研大门从事纳米材料以及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基础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一作SCI 论文一篇、一作会议论文两篇。

  在清华“星火计划”、“学推计划”、“北创”等项目的支持下,他开展了系列纳米材料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针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深入研究了氧与硫在该材料表面的电化学转化行为,并入选 2018年“未来学者”项目。

  物理系的姚顺宇不仅名字霸气(谐音尧舜禹),搞科研也很厉害,他先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三篇学术论文,已经有实验物理学家准备验证他的成果。

  介绍人、物理系主任王亚愚说,在自己开设的主要面向博士生选修的凝聚态物理课程中,姚顺宇是十年来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两名学生之一,“兼具过人的天赋,对基础科学的极大热情和认真的工作,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大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微纳电子系的李林森,是16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金牌,曾获全国物理奥赛金牌和全国物理决赛实验第一而保送清华。

  在大一入学时,他就加入课题组开展科研尝试,并通过各类竞赛提升科研中理论、仿真、实验、项目等能力,获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以独立作者获清华挑战杯二等奖;大一暑假即入选美国创新创业调研团。

  父母双双患癌挑战下,材料学院的江国琛依然顶住压力,大二大三学分绩排名年级第一,连续三年在学校治安服务队的勤工俭学志愿服务,每学期的服务时间超过600小时,成为学校五星级志愿者。在斯坦福大学进行暑期研修时,他还探究大规模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建筑学院的张园曾3次参与乡村实践,开展了9个本土设计,并前往印度城市边缘贫民窟探寻安居,在她眼中,“比起繁华都市的锦上添花,建筑设计更应是对国际欠发达地区的雪中送炭。”

  “你能用六种语言说一句话吗?”听说环境学院的吕一铮研习六门外语,评委当场挑战。

  吕一铮机智地选择了“这对我来说并不困难”作答,他分别用英语、日语、韩语、德语、越南语五种语言表达,赢得满场掌声。吕一铮英语能力也非常突出,英语托福108分,他还在学习俄语。

  丰富的语言背景下,吕一铮主导了“基于iOS系统的汉字音查询应用及字音漂变研究”项目,并获得清华挑战杯一等奖。

  语言能力也可以体现在主持、辩论上。社科学院的刘充,被其介绍人刘涛雄老师用“唯一”来形容,“他是做学术主持得最好的,也是主持人里面做学术最好的,做到了社会情怀加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他是校级演讲比赛冠军、“清风明辨”全程最佳辩手、“挑战主持人”大赛亚军,不到两年时间解锁校内几乎所有大型学生活动舞台。他立志借由话筒讲好清华故事,“人文清华讲坛每一次都不会错过”。

  经过激烈角逐,有司桂恒、孟子立、赵长欣等10位“学神”胜出,经过清华校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特奖得主才算真的铁板钉钉。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于1989年设立,是学校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奖励本科生十名、研究生十名。

  这个奖几乎就是清华最牛学生的代名词,之前几年,因满满当当的日程表而出名的双胞胎马冬晗/马冬昕、轮椅少年矣晓沅、从降分录取到专业第一的自强计划得主钟玲以及拥有逆天高分的吴佳俊、韩衍隽等“大神”都拿过这一荣誉。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特奖得主?前不久,小编曾对2008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所有本科生特奖得主进行大盘点。

  数据显示,10年间,共79人获本科生特奖,50人来自工科院系,12位来自理科,17位来自文科;其中,电子系有9人,数量最多;新闻学院和建筑学院并列第二位,分别有5人,计算机系和交叉信息研究院则合计8人。

  性别上,男本科特奖得主有58位,女本科特奖得主有21位,男女比例接近3:1。

  从生源地来看,江苏名列第一(12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陕西(8位)、山东(7位)、河南(5位)以及广东、北京、上海、辽宁(分别4位)。在辽宁的4位中,来自同一家庭的学霸双胞胎马冬晗/马冬昕就占了两票。

  绝大多数本科生特奖得主在21-22岁期间获得特奖,也有7位本科特奖得主在20岁时获得特奖。

  成绩方面,全部本科特奖得主的三年平均成绩的平均值为91.4分,中位数为92.6分,其中60%的本科特奖得主平均成绩大于92分,21%的本科特奖得主平均成绩大于94分。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2-22/12552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