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一个网瘾和亲子关系紧张的少年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小陈,男,16,高一,身高1.80M,体重65kg,由于沉迷网络游戏,由父母带来做咨询

  小陈,男,16,高一,身高1.80M,体重65kg,由于沉迷网络游戏,由父母带来做咨询。小陈身材比较健壮,帅气,拘谨。

  小陈由父母带来咨询,并不自愿,本人比较抵触心理咨询。父母在网上搜索到我机构信息。

  小陈父母都是公务员,夫妻双方感情一般,原来前些年有些冲突、闹离婚,教育观念不一致。父亲到外地打工3年时间,在家时间特别少。夫妻双方发生冲突时,孩子很是站在妈的一边。父母对孩子期望值高,常常提起希望他考上名牌大学。

  小陈0-1岁由奶奶、太奶奶和母亲共同抚养,这样频繁的更换照顾者会令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体验,而母亲又很少抱孩子,这样孩子便无法形成良好的安全感以及对周遭环境的信任感。小时候的小陈很听话,此时,听话变成小陈为证明自己可爱以及寻求父母关注的工具。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孩子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认为自己一定要成为父母期望的优秀者,加上与亲戚朋友以及父亲的比较,孩子对自己的期望也非常高,以至于孩子认为自己无论怎样追赶,都达不到父母和自己理想中的成就。孩子长期处于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当中,负性情绪不断积累,而孩子并不懂得如何释放,便只能选择压抑,但一味地压抑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爆发。小陈的爆发在青春期,积压的能量需要释放,他选择的客体自然是他感觉最安全和最不可能伤害自己的人――父母。然而当他看到爱自己的人都因为自己的过激行为而感到伤心的时候,孩子又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当中。可是,当生活中的问题再次出现,孩子却没有其他释放方式,只能故技重施,循环往复。当这种种负面的东西不断积压的时候,孩子无处可逃。此时,网络出现,无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体验负性情绪的空间平台,孩子每天只能在网络游戏中才可以得到满足感。

  在小陈的童年经历中,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身边时常更换照顾者和陪伴者,在童年早期孩子便没有和自己生命中最亲近的两个人――父亲和母亲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而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母亲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关爱,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密关系,母子关系呈清晰状态;但父亲由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孩子的交流一直停留在理性层面,因而每次孩子想跟父亲进行情感沟通时都感到无趣,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愿再与父亲交流。同时,父亲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并渴望把自己经历中珍贵的东西教给孩子,但孩子由于缺乏和父亲有效的情感沟通,无法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进而开始回避父亲的引导,把父亲的引导当作说教。这时,父子关系呈僵硬状态。

  经过观察,结合对孩子心理画像及资料的分析,诊断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感的缺失。首先,在孩子哺乳期缺乏一个稳定的照顾者,孩子无法从照顾者身上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密感,相反,照顾者频繁的更换导致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影响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其次,在小陈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由于异地工作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与孩子缺少有效的情感沟通,使孩子在父亲身上寻求男性角色认同和权威认同时受挫,因此在陌生环境中他常常缺乏安全感;最后,父母在教育观念上的不一致,父母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无形中带给孩子的压力,也会使孩子觉得很无助,不知所措,缺乏安全感。

  2、暂时性的目标不明确和缺乏学习动力。父母对孩子的社会期望被孩子无形中内化,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孩子一直在进行自己与他人的横向比较,却很少进行自己现在对过去的纵向比较,即使取得成功也难以有成功感体验,反而有更大的压力产生,他没有切合自己实际的规划和目标,只一味追求向前,长此以往孩子很难有动力坚持,孩子就放弃努力,放弃目标。

  3、受挫能力较弱。早期教育中父母未能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孩子受到挫折后只感受到伤害,而没有及时给予化解伤害的支持和帮助。换句话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遭遇挫折,家长都只是一味的为孩子解决了挫折事件,而没有更多的为孩子受挫的心理予以抚慰和滋养。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4-06/8842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