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人的发展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教育学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本章内容纲要: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教育是什么?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内容纲要: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教育是什么? 汉语“教育”溯源 甲骨文中的“教”和“育”; 第一节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词源分析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教育学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本章内容纲要: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教育是什么?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内容纲要: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一、教育是什么? 汉语“教育”溯源 甲骨文中的“教”和“育”; 第一节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词源分析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西方“教育” Education(教育) Educare(引出、导出) 把人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引导出来,使其成为现实。 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狭义的教育: (二)“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 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 现象。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 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其它要素:如教育环境、教育效果等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起源 1.神线.劳动起源说: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1.神话起源说: 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 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者天的意志,使人皈依 评价:这是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错误的,非科学的。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学者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观点: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 动物界; 评价: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 性和社会性。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者 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基本) 职能: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评价: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 质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特点: 1.教育同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内容贫乏,形式简单; 3.教育的平等性。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人类社会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特点: 1.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2.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四书五经、六艺、教会七艺、骑士七技 4.教学方法呆板,主要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二)古代形态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 社会形态)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会七艺: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樊迟问稼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 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 《论语子路》 选读: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具有普及性:普及义务教育 英国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建立5-12岁的七年初等义务教 育制度;日本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6-14岁的八年初等义务 教育制度;法国于1881年和1882年先后颁布教育法令,规定对6-13 岁儿童实施免费的、世俗的初等义务教育。 3.教育形式多样化 4.教育具有科学性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三)现代形态的教育(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二次世界大战) 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四)当代形态的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1965年,保罗朗格朗率先提出; 保罗朗格朗:被誉为“终身教育之父” 终身教育的含义: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 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全民化: 所谓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 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是一种必须。 全民教育更多侧重于普及教育,而终身教育主要倾力 于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 思潮。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教 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 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包 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4.教育的整合化: 当代社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成为教育发展的 必然趋势。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5.教育的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 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和多媒体化。 既表现为教育要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又表现 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与科研上的运用。 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1.名词:学校教育、终身教育 2.教育的本质是____。 3.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__。教育平等包括____、_____ 和教育结果平等。其中____是基础。 4.下面哪一位教育家被称为终身教育之父? A杜威 B保罗朗格朗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5.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可以把教育发展的历史分 四个阶段。复习题: 补充: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 教育实际干了什么?补充:教育的功能: 功能体现: 1.教育最首要的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 2.教育最基础的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 3.教育最直接的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 4.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内容纲要: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含义: 人的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其身心诸 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 特征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 身体发展: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心理发展: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就必须适应与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 (一)发展的统一性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三)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发展的不均衡性 (五)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六)发展的互补性 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影响、 和谐统一 (一)发展的统一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身 心发展的整体为对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综合育人, 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充分、和谐地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对教育者的要求: 例如: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古人云: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 就是说,喜、怒、哀、乐、思、忧、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 情感体验,但如果太过于强烈,都会伤及身体。 总之,心理健康与躯体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疾病并不可怕,如果这种疾病引发了心理 问题,或者由心理问题引发了疾病则没有单纯的疾病那么容 易解决了。 例如: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例如:运动对婴幼儿高级心理活动的影响: 例如爬行取物这个动作:看见玩具后想要——思维,爬过去 的过程中要付出努力——意志力,拿到后很开心——情感体 验,第一次拿到后还会很有兴趣的接着拿——兴趣,获得爸 妈的表扬后会有——成就感。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不能爬行 以前发展比较缓慢。 顺序性: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 续不断的过程; ——循序渐进 例如: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及远、 从上到下:头、颈—躯干—四肢—手、脚由近及远:躯干—四肢—手、脚 由大到小:大动作发展—细小动作发展 例如:儿童抓的过程—— 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 例如:心理发展方面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一般情绪(喜怒哀乐)—高级的美感、理智感、道德感 意志力的发展:2~3岁开始有意识地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仅有量的变化,而且表现出质 的变化,从而使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有其 不同的发展特征;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诸阶段,可以有出现时间的早晚,但 没有顺序之间的颠倒。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研究发现,自出生到青少年的成长期间,个体的认知 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例如:根据生理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划分年龄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岁); 儿童期(6-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18岁);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的顺序,循序渐进。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依据年龄特 征,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采取不同的内容 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对教育者的要求: 稳定性: (三)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可变性: 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和阶 段,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致相同,相对稳定; 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 展又有差异,表现出发展的可变性; (三)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还要重视发展的 可变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开发其潜能,不断革 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对教育者的要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01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新) 不均衡性: (四)发展的不均衡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是不均衡的; 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孩子出生时脑重量为350-400克,大约占成年人脑重的1/4; 此后脑重量快速增长,6个月时大约占成人脑重的1/2; 1周岁时,大约占成年人的3/5; 2周岁时,大约占成年人的3/4; 6周岁时,大约占成年人的9/10; 12-13周岁,基本达到成年的水平大约1400克; 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婴儿大脑发育大大 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四)发展的不均衡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键期: 就是指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最适 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 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能。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无法弥补。 比如,已有研究表明: 2-3岁时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岁是性格形成、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3-5岁是音乐发展的关键期 3-8岁是外国语发展的关键期 4岁时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时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四)发展的不均衡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对教育者的要求: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身心诸 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促进学生快速健康地发展。 共同性: (五)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指人的身心发展都经历几乎相同的阶段,各阶段的顺序 和时距大致保持相对稳定; 在同样的年龄阶段里,每个人呈现出一些较为相似的特 一般特征例如: 小学低年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小学四年级,是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 年龄”; 四年级以后,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他们的主要思维形式。 (五)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差异性: 由于个体之间遗传素质的差异,环境、教育、主观努力和 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使得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发 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倾向上又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五)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不仅 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性,考虑普遍适用的教育措施,促 进他们全体发展,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因 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对教育者的要求: (五)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差异性与不均衡性区分: 不均衡性:同一个体身上的不同方面;(六)发展的互补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 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 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继续得 到发展。 (六)发展的互补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对教育者的要求: 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对生理或心理 机能存在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与正常人 相似的发展水平。 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善于发现他们的 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他们自己的精神力量来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统一 发展。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内外因交互作用论三、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四)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 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或生物前提。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遗传素质---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条件; 后天的教育---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例如:有天赋的画家、音乐家等; 特殊的指挥家—舟舟;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 限制; 例如:“三翻、六坐、八爬、十月喊爸妈”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发展 例如:巴赫家族(德国),300多年,60多位音乐家 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的调查---家谱调查;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影响是有限的。 “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霍尔(美国)、高尔顿(英国)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遗传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基督教育的“原罪说 柏拉图认为,上帝造人采用金银铁三种不同的材质,金-管理者,接受高等教育;银-武士,初等教育;铁-劳动者, 不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不具备才能和天赋。 性善论,性恶论 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结论 环境: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宏观社会环境 微观社会环境 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够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 环境分为: 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1.宏观环境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 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社会文化制约着人的发展内容;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2.微观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影响 微观社会环境:指人的生活活动圈,如学校、家庭、社 区、邻里等构成; 微观社会环境时刻对人的发展产生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 例如: 孟母三迁; 狼孩现象; 舟舟—特殊的指挥家 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山地,有两个女孩,婴儿时被狼叼走,从此在狼窝里与狼共同生活 (后来取名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到1920年被 人发现送到孤儿院,她们又回到人类社会, 届时卡玛拉已8岁。刚进孤儿院的卡玛拉智 能低下,仅相当于初生婴儿的水平,不会讲 话,甚至无人类发音。她行为如同狼崽,四 肢行走,昼伏夜行,吃食和饮水总是像狗那 样趴在地上千百万食,凌晨1-3时常常要 像狼一样嚎叫。 狼孩现象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教育环境与儿童的关系: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提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信任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去 寻找爱。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墨子有云:人生如素丝,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 荀子: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吧,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我就可以把它们变成医生、律师、艺术家,乃至乞丐和小 ——华生3.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能够给儿童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5.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环境、教育-----人的身心发展的外因 (四)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 综述: 综上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 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任何的单一因素决定论都是 错误的。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现实制约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主体(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 1.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_____ 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_____。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_____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A社会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复习题: 6.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_____ 两个部分。 工作环境D生活环境 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_____作用。 主要D决定 8.中国先秦孟子的人性论是_____。 性有差别论D性三品论 9.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的谬误之一是否定了人的_____。 目的性D主观能动性 10.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学校教育要_____。 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 复习题: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的方法加以改变,或 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 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复习题: 分析题: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影响是有限的 1.如何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作用如何? 3.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复习题: 论述题: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9-02-22/12533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