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新消息新闻:任正非频频发声透露什么信息?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在72小时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分别接受外媒及国内媒体的数小时采访,向外界介绍了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华为

  在72小时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分别接受外媒及国内媒体的数小时采访,向外界介绍了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华为。毫无疑问,当任的访谈以万字长文的形式,原汁原味发布出来的时候,再一次刷屏了朋友圈。

  任正非说,他出来接受采访是被公共关系部逼的,在此之前,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还是3年多前,随着华为在多个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任正非再次选择面对媒体,同样是为了消除外界对华为的疑虑。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不少盟国不断有排斥华为产品的声音出来,孟晚舟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而最近,有传言称美方又故技重施,要对华为展开刑事调查。现在的华为,可谓处于政经博弈的“风暴眼”中,一举一动颇为世人瞩目。

  然而面对一系列事件,华为并没有愤怒和惊慌,而是冷静、理性的来处理问题,回应美方的质疑和打压。特别是孟晚舟事件的处理,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华为体现出危机处理能力和水准。

  众所周知,华为最早是专门生产交换机路由器的公司,后来作为电信设备运营商同时在国内外开展业务,只面向B端客户,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群体。人们熟知华为的狼性文化、睡垫文化,却不了解华为的业务。这家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充满一种神秘色彩。

  任正非与华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他本人比较低调,从来不面对媒体,to B的公司没有那个必要。然而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稿或文章却经常被泄露出来,往往引起网络上的大讨论。比如《华为的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以及《华为的冬天》等。一部《华为基本法》让华为成为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

  可以说,在做终端业务之前,华为一直都很低调。即使华为开始了终端业务的二次创业,华为也远不如其他手机厂商那般高调。但这次,华为频频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几乎回答了所有相关的问题。说明华为作为一家营收超过千亿美元的国际化公司,已经逐步摒弃了一贯的低调,开始以更加自信的、开放的姿态面对舆论和媒体。体量太大了,藏是藏不住的,索性与媒体来个赤诚相见,让人们看到华为的诚意。

  自信和开放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华为有超前做事的习惯,举个例子,在3G如火如荼,4G还没开启的时候,华为就已经开始谋划5G了。

  在这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中,任正非表示,全世界能做5G的厂家很少,华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厂家也不多,华为做到最先进。能够把5G基站和最先进的微波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华为。

  从2G时代的追随者,到3G的追赶者,再到4G并驾齐驱寻求破局,以及5G的质变,华为在与爱立信、阿尔卡特、思科、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缠斗中不断进步,最终成为电信业界,特别是电信设备领域的佼佼者。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底,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新年致辞中称,2018年华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018年,华为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定了26个5G商用合同,10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全球160多个城市、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11家,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2亿台。

  华为对于研发的投入,几乎到了不计成本和不考虑利润的地步。一份数据显示,华为全球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2017年和2018年,公司科研投入分别为138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对于华为公司的2019年的规划,任正非做出保守估计,预计年度目标将突破1250亿美元。

  那么,在华为5G技术领先,正欲展开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时点,华为的创始人以坦诚的姿态,谈华为的理念、技术、成绩,是华为接下来开展5G业务,甚至是终端业务所需要的。一家巨头再怎么掩饰还是巨头,外界对你忌惮和防范无可厚非,不如让外界了解更多的华为,了解华为的全部,才能更好的面对商业客户和消费者。

  中国和平崛起之路非常艰难,而具体到一家企业做大做强也非常不易,企业是国家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正是一家家走在前端的企业,改变了、也正在改变着中国。而企业家是经济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任正非依旧是中国最耀眼的企业家精英之一。

  任正非在访谈中用了大量时间来谈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在他看来,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因为“华为什么也没有,就只有这批人和大脑”。华为在这方面投入很大,这也是华为面临压力但能够保持稳健的底气所在。因为技术上的突破,让华为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生存支点,对于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华为并没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么担忧。

  任正非非常务实的谈论基础研究的投入与产出,只不过更加的高屋建瓴。他说,现在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周期已经较以前大为缩短,如果华为不进入基础研究领域,就不能领导或领先这个时代,就不能赚超额的钱,就不可能有超额的投资,那华为也就变成一家代工厂。开展基础研究,才可能有超额利润,才有钱做战略投入,才能领导社会前进,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他坦言,过去30年华为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但是在物理学、化学、神经学、脑学其他学科上,华为才刚刚起步,还是落后的。华为在科学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结构过程中,还是不够的。

  众所周知,国内互联网的的创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特别是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环节、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而真正的基础研究、基础研创并不多。华为的路子,从长远看就是要从基础科学出发,伺机寻找商业化的可能性,是更为长远的做法。西方很多基业长青的公司,或自己做基础研究,或与大学合作,保持对前沿的关注等,华为的做法与他们不谋而合。

  华为是一家非常具有危机感的企业,危机感也是原动力,正如任正非所说,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都在找出路,但如果慢慢找来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就到了。未来的华为,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和人力向基础研究倾斜,确保华为领先的领先地位。

  任正非一直以来都以实事求是、理性务实的态度示人。企业家最擅长的,就是不断寻找问题、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他的成功蕴含着更多“民族化”的特征。虽然是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创办华为,可是他创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赚钱,他是怀有 “中华有为”梦想的人!

  在这次访谈中,任正非除了上述内容,还谈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创新和管理的看法、消费者业务以及人工智能等,几乎每个方面都有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布局,可以说,通过任的讲话,我们对华为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华为未来要做的事情更加笃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任正非与华为是一体的,任正非的低调与务实,恰恰也是华为的风格,将华为打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从一艘小船,到跨国企业航母,从一无所有被迫创业,到思考人类未来,企业升华也是个人的升华。一家企业的精神领袖不断思考,超越自我,企业才会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华为的冬天”才永远不会到来。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保持着对未来的前瞻和思考,任的讲话刷屏朋友圈,说明用户或是希望通过讲话中的蛛丝马迹,来对应我们的所思所想,是否走在大部分人的前面,是否与精英保持一致。这样的刷屏,也说明大部分人都在思考,对未来寄予希望。其实未来已来,迎接挑战则是必然!(中新经纬APP)

  “我们自己在编的1.5万多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6万多位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17日,身着蓝色休闲西装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与国内媒体座谈时,这样描述公司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开发。此前一直被外界认为“低调”的华为到底有哪些“黑科技”?16日、17日两天内,记者在华为手机生产车间见识了华为高端手机是“怎样炼成的”,而先进热技术、高级结构材料等此前很少曝光的实验室则让人明白,为什么在5G技术上华为可以领跑世界。

  你手中的华为手机出生地什么样?16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华为南方工厂手机生产线平方公里,是华为公司制造交付服务的大平台。这里也是Mate系列、P系列等高端手机的“籍贯”地之一。

  记者了解到,生产手机流程包括表面贴装(SMT)、单板功能测试(FT)、组装(Assembly)、整机测试、包装等环节。由于生产过程要求极高的精密度,在参观前,必须换上防尘、防静电的工作服和鞋帽。从入口向前望去,整个手机装配车间可以用“明晃晃”来形容,另一个直观感觉就是,工作人员很少!“最早的时候,一条生产线个工人,现在由于持续改进,在120米的生产线人。”华为接待专家对记者表示。

  在生产线入口处对面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像电影胶片一样的盘状物,这些就是生产手机的物料。PCB进入生产线时会先镭雕一个二维码,这样,它就拥有了一个“身份证”,在流经整个生产线直至变成一部手机的过程中,每个零部件都会被扫描条码,“每台手机所使用的物料是哪家上游厂商提供的,都可被追溯。”华为接待专家说,“通过这样严谨的流程及严格的测试,才能将手机的品质管控提升到高标准。”

  记者注意到,除了单板印刷、点胶机、机械手臂等少数设备,华为的生产线大部分设备已采用自主品牌。

  28.5秒,这是华为手机生产线末端产出一部封装完好的手机所需的时间。这样的生产线多条,每月的手机生产量200万台左右。在生产车间的墙壁上,最醒目的不是口号标语,而是对生产流程进行创新改善的员工表彰榜,这一细节能看出华为对持续改善的重视。那么,工人们会不会担心自己对生产流程细节的改进把自己的饭碗“改掉”,而对改善失去动力呢?华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果生产环节通过改善节省出来的工人会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上来,他们会拥有新的岗位。不仅如此,如果员工因改善而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还会得到丰厚的奖励,曾有员工因为持续改善而连升两级。”

  当向导第一次跟记者说要参观“白宫”时,记者并未反应过来,在华为,“白宫”特指一栋位于深圳坂田基地的白色欧式建筑,这里是很多华为尖端实验室的所在地,很多人干脆以编号“E1”称呼它。跟手机生产线一样,由于涉及科研机密,任何摄影摄像工具都不准带入“白宫”。走入“白宫”,你会发现这里更像一处商场,便利店、咖啡厅在明亮的中央通道两侧,冲淡了印象中实验室的严肃气氛。

  “玩手机游戏为什么会卡顿?”在先进热技术实验室里,华为实验室专家这样问记者,“因为芯片运行时会发热,如果散热不好,保护机制就会把运算频率降下来,导致卡顿。”这也许是最容易让记者们理解散热重要性的方式,而拥有100多名研究人员的热技术实验室正是专注于网络产品、企业、云、IT、消费者等ICT业务领域的先进热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地方。

  其实,散热并不是一件看上去那么容易的事,手机如此,对5G天线G天线来说,散热意味着要扩大表面积,而扩大表面积就要增加重量,把很重的天线安装到高塔上将是一件很费事且不安全的工作。”实验室专家带记者看一块5G Massive MIMO 64T64R(64发64收)基站样本,正是华为独特的散热技术,让5G天线变得轻薄,甚至只有不到一扇小窗大小。

  在高级结构材料实验室的入口处,一台鱼缸被分成两个装着液体的部分,另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液体来自于欧洲的下水管道,并添加了更多杂质来增加腐蚀性。液体里泡着两台5G设备模块,一台是采用业界通用合金及涂层的模块,另一台则用了华为专利的合金及防腐技术。对比很明显:前者已是锈迹斑斑、千疮百孔,后者却光洁如新。“它们已经在水里泡了4年多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欧洲,一些通讯设备模块只被允许安放在下水道里,所以,耐腐蚀性对设备来说极其重要。他还指出拥有华为防腐技术模块上的一处磕碰痕迹说:“这是我们用锤子砸的,毕竟在安装过程中,磕碰是难免的,即使外表涂层破损了,里边也不会被腐蚀。一位欧洲合作伙伴看到我们的产品,连夸我们研发做事太严谨了,太能为客户着想了!”

  “以客户为中心”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的第一章,书中这样写道,“当今时代流行拜资本教拜技术教,华为则信奉拜上帝教,这个上帝既非耶稣,又非释迦摩尼,而是客户,全球700多家电信企业及全球60亿以上人口的消费者。”在北方冬季不会结冰的天线外壳、被雨水不断冲刷而画面依然清晰的摄像头一个个打着华为烙印的设备产品,已将全球各国实际生活中的“痛点”都考虑透彻。记者在华为实验室采访时有种强烈的感觉,这个看似最“远离”客户的部门,“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条仍存在于每一寸空间。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华为科学家谈到自己的工作都很自豪。”走访过程中,一名同行问记者,确实如此,这些专家在讲解时语速都很快,尽力让自己吐字清楚,生怕在有限的参观时间里没法让记者们听懂自己所研究的技术,似乎自己不是科研人员而是一名推销员。

  华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不只源于对“黑科技”的酷爱,当我们把视线从晦涩深奥的技术上移开,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也许能找到新的答案。溪流背坡村,这样一个拥有浓郁中国田园风的名字其实是最“全球化”的地方,因为这块作为华为东莞松山湖新办公基地的1900亩区域内散落着欧洲12个城市的经典建筑,因此也被称为“欧洲小镇”。红色的小火车缓缓停在“格拉纳达”车站,天色渐暗,欧式建筑里的华为员工陆陆续续走出来去吃晚餐,再过不久,建筑前的空场地上将摆出放满水果、牛奶的摊位,由员工领取夜宵,目所能及的不远处,就是他们的员工宿舍,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界限似乎并不太明显。

  只有“为客户服务”的信条还不够,华为让人刮目相看的本钱在哪?在《华为哲学》一书中,作者周留征关于华为奉行“知本主义”的描述也许可以回答。“知本主义”即以知识为本,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知识资本化。为外界所艳羡的“全员高薪、全员持股、利益共享”的机制,让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与高知识员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进而成为“事业上的共同体”。

  与市面上各色分析华为成功之道的书籍不同,17日的圆桌会上,任正非以自己特有的“接地气”风格来谈华为的成功与人才的关系:“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我们就是把一批中国人和一些外国人的脑袋集合起来,达到了今天的成就。”(文章来源:环球网)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9-02-15/1198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