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意义在于唤醒环保自觉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应当看到,小时”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

  应当看到,小时”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我们必须做的,乃是理解这一活动的深刻含义,以唤起我们内心的“环保自觉”,从而对现实中的困境有所反思和改进,或许,这才是“地球一小时”得以推广的真实意义,也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所在。

  3月23日,南京举行“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当晚8点30分,南京电网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时,至8点40分负荷竟然达490万千瓦时。南京今年虽然有300多幢集中控制的高楼如期关灯,但居民主动参与灭灯的情况远不如往年。(3月24日《现代快报》)

  设立“地球一小时”的初衷,本是想通过熄灯这种形式,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其根本目的,乃是以此为契机,引发民众对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而其最终归宿,乃是希望人们通过这一活动的启发,为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遗憾的是,经过7年的推广,“地球一小时”不但没能深入到广大民众心中,它反而被异化成了某种形式,成了不少地方炫耀的资本。于是,熄灯一小时所耗费电量的高低成了判定这一活动的成败标准,其本该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却被遮蔽,被误读,最终,活动成了形式,参与沦落成了表演。

  造成这一“尴尬”现状的原因或许有偶然的因素,比如今年活动时间比去年提前,导致少数民众不知情;比如媒体的聚焦报道,让很多民众误以为这就是一场“表演”。但是,偶然的背后,却隐藏着必然。就如新闻透露的那样,今年许多商户之所以没有关灯,是因为商场根本就没有收到任何关于熄灯的通知。也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甚至通过点蜡烛这种本不环保的方式来支援这一活动的开展。试想,这些徒具“观感”的活动开展形式,又怎能让民众知晓“地球一小时”的真实内涵?

  正如WWF(中国)对外联络部总监荆卉说,中国公众对环保问题认同度很高,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然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产生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找到答案。

  首先,观念上的陈旧,导致了参与度大打折扣。很多单位和个人,并不是自发加入到“熄灯一小时”活动中去,他们要么是在一纸通知的强制命令下被迫加入,要么是把这一活动当成一些组织的无聊消遣,不屑于加入。在这样的语境下,环保似乎离他们太远。再则,“熄灯一小时”的示范意义被无限放大,可一旦当它无法承受起民众最初的期望时,便会给人“一切皆是徒然”的错觉。殊不知,这一活动只是一种渠道,环保,更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小时做起。更为关键的是,许多民众将本就不环保的形式来宣传“地球一小时”,这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反讽,难道不是环保常识亟需补课的现实隐喻么?

  应当看到,如果仅靠“地球一小时”这单一的活动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实命题。我们必须做的,乃是理解这一活动的深刻含义,以唤起我们内心的“环保自觉”,从而对现实中的困境有所反思和改进,或许,这才是“地球一小时”得以推广的真实意义,也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所在。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1-05/450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