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今年三月在征求《纲要》意见时,我写了两篇文章

  今年三月在征求《纲要》意见时,我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培养拔尖人才的。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培养拔尖人才的关键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问题。拔尖人才一定是能够长期坚守在一个领域中并不断进取的人,不为名利所动,不受世俗影响,不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追求。另一篇谈的是生活教育。我认为这是被中国教育长期忽视的问题,也是《纲要》中未能提及的问题。生活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研究表明,人产生创造成果的高峰期是在40岁前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很好的处理好工作、事业、研究和家庭、生活的关系,他的事业就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生活教育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问题。这里,我不想谈理念,而是想借用几个案例故事来进一步说明我的观点。

  前美国驻华使馆新闻文化参赞李博斯曾说,美国大学中有50%以上的本科生年龄在25岁以上。这就是说,美国大学中不仅有许多成人甚至老年学生,还有许多高中生毕业后不直接上大学,而是先做其他的事情,如出国考察、打工实习等,然后再上大学,或许他们是在上大学期间停学去做这些事情,然后再继续学业。他们认为这样做更有利于使年轻人理智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未来的过程就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2009年,我参加一个国际中学校长论坛。论坛中的一个环节是我与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利特进行对话。托尼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作为学生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如何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学校的这段时间为其以后的生活发挥最大的价值?GAP可以做到吗?(GAP称之为‘社会实习年’,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用一年的时间到国外游学或做一些实践工作,然后再进入大学)”。

  我当时讲了一个故事,叫做《母狼的启示》,我认为这是GAP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美国高中生毕业后去阿拉斯加做伐木工人,为的是挣钱环游世界。他用两年做了环球旅行后才上大学。由于他是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专业,所以三年就完成了学业,工作后又平步青云,很快就做了总工程师。他说这一切得益于阿拉斯加的经验,这些经验使他受用终身。

  他做伐木工时,有一天发现一只母狼被捕兽器夹住,无法挣脱,拼命号嚎,而且还在滴乳。他知道,捕兽器的主人正在住院,显然,等待这头母狼和嗷嗷待哺的幼仔的命运只有饿死。他想释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不允许他靠近。于是他找到狼穴,将四只幼仔抱来哺乳。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母狼吃,以维持母狼的生命,晚上还在母狼附近露营,保护这个狼的家庭。一直到第五天,他喂食时发现母狼的尾巴摇动了一下,他知道自己开始得到母狼的信任。又过了三天,母狼终于让他把捕兽夹松开。母狼自由后,舐了舐他的手,带着小狼走了,一路还频频回头望他。

  他坐在大石头上想,如果我们能让凶猛的野狼成为朋友,难道我们就不能让自己的同类放下武器成为朋友吗?于是他决定以后待人时先表示诚意,因为他从这件事中懂得,先表示诚意,对方一定会以诚相报。他开玩笑说,如果对方不是这样,那就是禽兽不如。工作后他常常帮助别人,不计较小事得失,所以他每年都晋升一级。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过得很愉快,因为帮助别人比接受帮助更使人快乐。

  这个故事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其实当时,我并没有仔细思考GAP的含义,我猜想它是个缩写词,G也许是指global,P可能是practice,等等,直到有一次看到地铁车窗上写着“Mindthegaps”,我才突然想起,GAP指的就是“间隙”,指的是高中毕业与上大学之前的时间间隙。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冷静思考,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这非常重要。这些经验和规划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学习目的和方向会更加明确,因而也会焕发出更大的主动精神,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我认为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是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靠课堂上听讲形成的。

  但是,我们今天对这方面的教育还重视的很不够。我们常这样告诉学生,什么都别想,只要有了分数,想学什么都可以,没有分数,想什么都是白日做梦。但问题是当有了分数后,学生在进行选择时常常显得十分茫然,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本科毕业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

  也许正是由于缺乏对自身潜质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不少家长和学生更加盲目地相信所谓的学校综合排名。“哪个学校最好”、“这个学校排名多少”,常是学生和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不去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在那所学校,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对什么最感兴趣,而是盲目地将所谓的“综合排名”当作选择的唯一依据。除了落后的攀比心理外,另一个原因是他们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信息,不论是对自身潜质的认识,还是对学科专业的了解。

  前不久,我与几位国外的中学校长讨论问题,当时的场景令人深思。讨论时他们表示坚决不同意“建立通向世界顶尖大学的桥梁”的说法。他们说,在西方,只有一些无聊的商业机构和媒体去搞所谓的学校“综合排名”,社会上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些,很少有人会根据所谓的“综合排名”来选择大学。学生更看重的是专业排名。学生一定要通过对专业的了解,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那些自己最适合、最有兴趣的专业。还有一个小故事能够凸现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几年前,英国一所名校的考试成绩一下跃居到全国前列,这在我们看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校长却立刻遭到了家长的质疑。家长问校长,学生考了这么高的成绩,是不是学校针对考试进行了训练?我们把孩子送到这里不是为了这些!这种事情在我们听来真是匪夷所思!

  今天,在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下,GAP计划可能是不现实的。我国的升学考试相当于体育竞技,间断了训练,就会影响状态,考试成绩可能会很糟。但是,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潜质、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做出明智的、理性的、正确的选择,这无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在兼顾考试的同时,使学生广泛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其次,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是关乎教育发展甚至教育强国的关键问题。这不仅是教育评价的问题,也是深层次的文化观念的问题。作为学校,如果我们无力扭转落后的世俗观念,不去炒作和推波助澜,也是学校最起码的良知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一些国家,由于有许多学生选择GAP计划,因此升学情况就不可能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尺度。他们更看重的是毕业生在20年或30年以后的成就。目光短视和追逐功利必然会扭曲教育的价值。近年来我多次呼吁升学考试报名社会化,我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使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第三,GAP计划在中国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施行,因为升学的途径日趋多样。这需要我们采用更加灵活的学生管理和学籍管理方法,比如在高中或本科阶段允许学生停学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去从事社会实践或职业见习甚至去创业,保留其学籍。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所获得生活体验和职业经验,我相信对他后续的学习甚至一生都十分重要。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更希望学生早学、快学、多学,总以为早学、快学、多学就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于是教育中的“抢跑”现象日益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观和人才观上的误区。

  当然,GAP并不是使学生认识和规划未来的唯一途径。北京四中在20多年前开始要求学生进行职业调查,开展职业理想教育,近年来又尝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北京四中确立了以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为内容的多层次的价值体系,将这方面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以及其他教育活动当中。使学生明确未来的生活目标和职业方向,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动力,还会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归根到底,明确生活目标和职业方向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决定一个人在未来能否成为优秀拔尖人才的关键因素。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1-06/457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