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大型政论专题片《改革潮涌洛阳城》解说词(第二集)(下)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点击查看视频《第二集: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复兴号”动车组跑出中国速度……今年上半年,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上,都闪耀着“洛阳创新”的光辉

  点击查看视频《第二集: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复兴号”动车组跑出中国速度……今年上半年,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上,都闪耀着“洛阳创新”的光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是加快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洛阳老工业基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

  让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是“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站位全局、聚焦关键,把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放在了九大体系之首,这是洛阳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大势所趋、责任所系。

  创新是率先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子。

  洛阳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自创区洛阳片区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在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吸引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洛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又是洛阳片区核心区。落户这里,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更有底气和信心!

  洛阳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自创区“1+4+1”行动方案,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在落实省30条先行先试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地企合作、军民融合等具有洛阳特色的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创新,确定了洛阳片区“一核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顺利完成了高新区扩区工作,实际管辖面积由97平方公里扩大到132.5平方公里。

  围绕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在自创区内规划建设了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成立了中原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省市合作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与自贸区、自创区协调联动,支持“军转民”“民参军”,激活洛阳军民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

  为了让创新发展驶上“快车道”,洛阳接连出台各项政策和举措,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紧紧围绕“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等基本问题,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我们围绕打通“四个通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支持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产品上、课题做到企业里、成果长入产业中,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洛阳率先发展的“加速度”。

  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洛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统筹加快金融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科研院所改制发展,着力打造洛阳双瑞特种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组建了中国耐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和发展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了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抓住创新主体、创新平台两个关键环节,以自主创新为根本,以开放创新聚资源,以协同创新促融合,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人才引进、队伍打造、研发机构落地,促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政产学研金有机衔接、一体发展,着力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新增各类创新主体360家,成功引进培育清华大学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中国一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35个。实施“河洛英才”“河洛工匠”计划,新引进紧缺型、领军型高层次团队5个、人才87名,新培育技能型大工匠10名、河洛工匠100名,新增青年创新创业团队63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洛阳市着重将创新平台打造与高端人才引进有机结合起来,用平台集聚人才、用人才支撑平台,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精准引才机制,确保优秀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2017年9月9日,洛阳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重磅推出极具含金量的“1+4”一揽子人才工作政策,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1+4”一揽子人才工作政策中,引才引智被摆在突出位置。洛阳市将启动市管企业公开选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面向重点高校引进优秀人才、第三批“河洛英才计划”等三大引才工程,通过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扶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更多“千里马”在洛阳竞相奔腾。

  洛阳市积极学习借鉴长株潭、武汉东湖等地发展经验,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面对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产业创新活力迸发、亮点频现,创新示范势头强劲——

  创新龙头“腾起”。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等8家企业入选2016年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入围数量全省第一。

  中小企业“虎跃”。截至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74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5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03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重大专项“领跑”。“机器人控制与驱动及离线编程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等6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支持,共获得省拨经费1700万元,占全省18.58%,居全省各省辖市之首。

  预计到2020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比重在70%以上;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亦是如此。在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的“9+2”工作布局中,现代开放体系起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全球视野,统筹两个大局,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开放体系,让洛阳敞开大门、拥抱世界。

  围绕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核心任务,编制完成自贸区洛阳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复制成功经验,发挥开放创新载体功能,推动内外流通融合,创新投资便利化制度,加强事中、事后高效监管,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集优质资本、优势产业、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已经实现工商注册登记“三十五证合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进驻企业1121家,累计注册资本116.32亿元。

  洛阳充分发挥作为“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在“一带一路”北京峰会上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在经贸、科技、教育、旅游、文化、历史古迹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开发建设海外合作工业园、生产基地,以“走出去”带动“销出去”“引进来”。201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11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6.2%。

  洛阳市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精准招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有龙头企业但产业链不完善的,着力延链补链、优化产品结构;对有产业链条但没有龙头带动的,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提升;对既有龙头企业也有产业链条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合作建设珠海银隆新能源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合作建设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项目;成功引进了东方日升、厦门钨业、德国采埃孚车桥、洛阳微电子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目前,落户洛阳的世界500强企业25家,国内500强企业47家。

  突出规划引领,洛阳市积极编制西工综合保税区各项规划,加快区域内外硬件设施建设,引导外向型、外资企业进驻;高水平完成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洛阳机场公司化改造、市场化运营步伐,推进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工作,优化航线布局,增加与国内外旅游热点城市间的点对点航线;积极推进铁路口岸布局规划,开通中亚班列和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加快一拖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项目和中储铁路口岸物流园项目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很多领域,洛阳老工业基地正由“跟跑者”变为“领跑者”;以更大的自信和智慧推动对外开放,洛阳老工业基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8-11-06/460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