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科技进步微软硬件30年发展编年史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不同于苹果的高高在上,多年来微软一直以低调平实的风格,让旗下产品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相联,并不断的尝试突破和挑战自我

  不同于苹果的高高在上,多年来微软一直以低调平实的风格,让旗下产品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相联,并不断的尝试突破和挑战自我。就广为用户熟悉的软件及操作系统来说,从MS-DOS开始,到广为用户所熟悉的Windows3.1、98、NT、XP、Windows7,office2000、2007等等,微软通过越来越高效简捷的人机操作逐渐强大的功能,让用户体验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进步。

  微软最新推出的Windows 8系统,有可能会为现有用户的生活习惯造成巨大的改变。尽管同以往历代版本的操作系统一样`,Window 8也是单独针对PC电脑而设计,但是其同胞兄弟Windows RT和Windows Phone 8则分别针对平板电脑和手机设计,从桌面系统到移动手持终端的全面化包容,将带给用户统一的操作体验和无缝式数据传输交换。将用户的整体操作感受再一次提升。

  相对于Windows以往的单打独斗,微软这一次采用了集团进军的方式,一举攻占从服务器端,到桌面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等终端用户。由于微软硬件目前已与软件部门进行合并,拥有从软件到硬件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的微软,将会让Windows 8与硬件结合的更为紧密。Windows 8和surface的上市将是一次巨大革命,会对所有的Windows用户及未来的移动终端造成深远的影响。

  回首微软硬件走过的30所历程,这样的改变并不是第一次,微软硬件一直凭借着前卫的理念和非凡的设计能力,追求着对现有状态的改变与突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眸30年历程,微软带给我们那些改变世界和力求改变世界(那些因为设计过于前卫而未被用户接受)的产品。

  微软硬件集团成立于1982年,成立之初,即开始为研发首款与 MicrosoftWord兼容的鼠标而努力。一年之后,也就是1983年,微软硬件的首款应用于电脑人机交互的设备诞生,这就是被用户和玩家新昵的称为“绿眼睛”的微软鼠标,

  微软“绿眼睛”鼠标,专为改善用户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时的应用体验而设计,白色的鼠标整体造型方正,与现代鼠标圆润流畅的造型有着较大的差异。两绿色的圆角矩型按键,呈对称状的分布在鼠标的头部,这就是该鼠标被玩家称为“绿眼睛”的主要原因。

  尽管以现时审美眼光来看,“绿眼睛”鼠标的外观显的颇为土气。但是作为微软硬件推出的首款人机交互设备,绿眼睛鼠标的意义极其重大。微软通过它,提前感受到了鼠标做为一种人机交互设备,在图形界面操作时所能带来的易用性和高效率,“绿眼睛”鼠标成为日后一统天下的Windows大厦的第一块奠基石。

  尽管“绿眼睛”鼠标的问世,为后来的Windows立下了第一块基石,但组建初期的微软硬件,并没有太多锋芒毕露的表现。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考虑到1991年,微软硬件推出了一款名BallPoint Mouse的产品,充满创意的设计不仅在当年看来无比新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落伍之感。

  尽管BallPoint Mouse的名子看起来很像是一只鼠标,但按现在的观点来看,BallPoint Mouse属于定位于笔记本电脑用户所使用的便携式轨迹球。该产品造型呈半圆型,可直接固定于笔记本电脑的右侧,并具有一定范围的可调角度,上面设计有移动光标用的球体和鼠标左右按键。

  微软改变现在,努力创新的设计理念,在BallPoint Mouse这款产品上已经初现端倪,不拘一格的的设计,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猎奇需求。BallPoint Mouse这款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产品问世,还成为微软硬件外设类产品线细分化的一个标志。

  在BallPoint Mouse上市的两年之后,微软硬件旗下首款右手人体工学鼠标,Microsoft Mouse 2.0问世。当其它厂商在设计新品时,还在为鼠标的配色及外观费尽心思的时候,微软硬件已经将鼠标产品的设重点转移到用户使用舒适度方面。

  在Microsoft Mouse 2.0身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此后对微软旗下鼠标产品造成深远影响的鼠身左弯的造型,目前流行的按键手指凹槽设计,在这款近20年前的产品上也已经出现。尽管没有华丽的灯光,也没有数量众多的功能按键,但一个“歪把子”的昵称,已将表达了用户对它深刻的喜爱。

  Microsoft Mouse 2.0鼠标的上市,是微软硬件在整个鼠标发展史上留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鼠标已不只是单纯的功能性人机交互设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和操作感受,开始成为外设产品设计师必须考虑重要因素。也是从Microsoft Mouse 2.0开始,微软开始了对人体工学的深度研究,为日后成为人机交互设备人体工学方面的领军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微软硬件首款人体工学鼠标“Microsoft Mouse 2.0”问世一年之后,微软硬件的首款人体工学键盘“Natural Keyboard”也出现在用户的视野中。与Microsoft Mouse 2.0鼠标的设计理念相同,Natural Keyboard以用户使用舒适度做为设计第一要素,尽管与同时期的其它人体工学键盘产品相比,Natural Keyboard显得极其朴实,但其在长时间使用舒适度和用户上手时间之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用户几乎不需要适应即可熟练使用。

  尽管外形相对朴实,但Natural Keyboard已经具备了微软人体工学键盘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主键区及功能键区呈“八”字型分开,键盘中部隆起,左右键区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样的设计在微软硬件此后出品的人体工学键盘中,经常反复出现,成为微软人体工学键盘的一大标志。

  同Microsoft Mouse 2.0鼠标一样,Natural Keyboard键盘则是微软硬件在人体工学键盘设计方面的奠基石。从Microsoft Mouse 2.0鼠标到Natural Keyboard键盘,微软硬件键鼠产品两大人体工学造型鼻祖的出现,也为微软硬件以后的产品设计中积累下了丰厚的经验。

  1996年,微软硬件推出了Microsoft IntelliMouse鼠标,尽管这款外观朴实的小鼠标,看起来和Microsoft Mouse 2.0鼠标在外观上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它确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对用户使用影响最大的产品。鼠标左右按键之间,增加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小拨轮,为用户畅游Internet网络提供了强力便捷的操作方式。

  其实,Microsoft IntelliMouse并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页面滚轮的鼠标,但是由于Microsoft IntelliMouse鼠标的上市,让Windows系统从此可以默认支持鼠标滚轮系统,用户从此告别了依靠键盘操作或是通过鼠标移动下拉滚动条,来实现页面滚动的日子,只需手指轻轻一拨,即可实现页面平滑顺畅的滚动,让用户的网页浏览体验更为轻松惬意。

  自从微软推出Microsoft IntelliMouse,滚轮成为所有鼠标的必备设计,即便是目前流行的触控鼠标,也只是将原本的物理滚轮替换为手指划动。从Microsoft IntelliMouse开始,Windows系统三键鼠标,成为鼠标界的标准。

  由于受当时制造工艺限制,90年代的鼠标产品,还无法满足图形处理用户对鼠标高定位精度的要求。为满足这一部分专业用户实际需求,微软在1997年推出了IntelliMouse Trackball轨迹球,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可以满足图形用户工作需求,页面滚轮的加入,则可让用户保持个人使用习惯的同时,在查找资料及进行文档编辑时拥有更高的效率。

  作为一款食指轨迹球,IntelliMouse Trackball对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也极其重视,微软在IntelliMouse Trackball轨迹球上使用了右手人体工学设计,球身可以对用户手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球体与滚轮间较小的间隙便于用户使用时,在滚轮与球体之间快速切换,鼠标具有宽大的左右按键,便于用户快速点击,整体产品拥有着出色的工业设计水准。

  90年代末期,机械(光机)鼠标被广泛的使用着,尽管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在定位精度上已经有所保证,但是一些用户开始对机械鼠标较重的使用重量,和需要经常进行清理的缺点表示不满。安华高在以前的光学定位鼠标技术进行改进,推出了无需使用专用鼠标垫进行定位的光学引擎。

  借助于安华高光学引擎,微软硬件和老对手罗技同时推出了光学鼠标产品。1999年,微软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和IntelliMouse Optical 1.0两款光学鼠标。尽管产品价格高昂,但用户依旧对其趋之若骛,来体验最新科技所带来的改变。

  由于早期安华高光学引擎刷新率过低,微软推出的两款光学鼠标都存在着快速移动光标丢失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可以从Intellimouse Explorer和IntelliMouse Optical 1.0鼠标上看到微软硬件在人体工学设计上的最新造诣。两款鼠标都拥有着极其舒适的使用手感,其中IntelliMouse Optical 1.0造型被其升级版产品IntelliMouse Optical 1.1鼠标直接使用。而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造型在经过一定的改进后,则造就了整个鼠标发展史上唯一的一个不败神线年:微软首款多媒体人体工学键盘问世

  在推出旗下首款光学鼠标的同时,微软硬件在1999年还推出了现代多媒体键盘的先驱者,微软Natural Keyboard Pro键盘。独立的多媒体按键和USB HUB开始首次在键盘上出现,成熟的人体工学造型,良好的使用手感,加上时尚的多媒体按键,让Natural Keyboard Pro成为无数用户购买键盘时的首选。

  微软并没有利用Windows系统的强大优势,为Natural Keyboard Pro键盘造就垄断之路,开放式的支持,让多媒体按键这一设计在中高端键盘领域开始迅速流行普及,宽大的胸怀与现时部分IT厂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微软硬件从2002年才开始进入内地市场,所以早期的很多发明都不为国内玩家所熟悉,2000年推出的微软sidewinder strategic游戏控制器就是其中之一,它还有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子“策略指挥官”,这是世界上最早针对PC游戏玩家所设计的单手游戏控制器,也是单手游戏键盘的鼻祖。

  微软策略指挥官集键盘、鼠标、手柄三大功能于一身,并配备有功能强大的,其功能之强大,足可令罗技G13、战霸FANG、雷蛇诺斯魔舰等后生晚辈自愧不如。兼程着微软硬件一惯的设计风格,微软策略指挥官也有着极其考究的人体工学设计,来保证游戏玩家长时间使用的舒适度。

  进军游戏领域初期的微软硬件,对传统游戏手柄进行FPS游戏时,低下的操作效率和别扭的操作方式不甚满意,于是开始致力于着改进手柄FPS游戏操作体验,希望可以让手柄玩家享受到与键盘鼠标一样简洁直观的操作方式,于是一款手柄界不世出的怪才,SideWinder Dual Strike诞生了。

  这款造型奇怪的手柄拥有6个可编程按钮,两个触发开关,一个8路方向控制摇杆和一个变速按钮。玩家通过扭动手柄左右部分来控制人物行走操作。微软还细心的为这款手柄配备了功能强大的驱动软件。不过由于缺少传统手感的方向回位功能,加上其对双手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玩家对这款凝聚微软心血的的手柄创新之作并不买单。

  早期的微软硬件尽管创意十足,但激进的步伐却有可能造成与玩家需求脱节的现象发生。尽管SideWinder Dual Strike与同时代的微软策略指挥官一起,被尘封于记忆之中,但SideWinder Dual Strike前卫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操作方式,为所有看到过、使用过它的玩家,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十年经典 打造鼠标界不败神线年:鼠标界的不败神线诞生安华高光学引擎的失败表现,让微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自主研发引擎技术之路。终于在IntellimouseExplorer上市两年之后,微软推出了使用自主研发IntelliEye2引擎的Intellimouse Explorer 3.0鼠标和IntelliMouse Optical 1.1鼠标,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IE3.0和IO1.1。凭借着6000FPS刷新率和45IPS最大移动速度,这两款鼠标终结了当时光电鼠标无法满足游戏玩家使用需求的现象,一举将当时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开,

  除去不丢帧外,IntelliEye2引擎还有不得不提的优点,就是其有着控制极其出色的静默距离,当鼠标抬起3mm左右鼠标光头即停止响应,这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加上源于前作Intellimouse Explorer和IntelliMouse Optical 1.0鼠标上成熟的人体工学造型,IE3.0鼠标被广大的CS玩家所推崇使用,甚至导致因IE3.0/IO1.1鼠标的问世,令CS玩家出现了从高SENS向低SENS转变。

  舒适的人体工学+强劲的引擎性能+完美的操作手感+良好的感应距离,造就了IE3.0的不败神话,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IE3.0和IO1.1鼠标一直热销不止,成为有史以来市场寿命最长的鼠标。尽管时至今日鼠标技术发展已是日新月异。但是IE3.0的地位依旧无法取代,各种世界级电竞比赛中,依旧可以看到IE3.0和IO1.1鼠标的身影。

  Xbox使用英特尔公司制造的Pentium III基本中央处理器,图型处理器则是由微软与NVIDIA公司共同研发的XGPU特制绘图芯片,多边形处理能力达到1.165亿/秒,内建8GB容量的硬盘与DVD-ROM光驱、以太网路连接埠,支援Xbox Live平台网络对战。其控制器端口形状与USB规格不相同。从硬件性能指标上,Xbox属于当时的“三大主机”。Xbox Live是Xbox及其后的第二代占据现市场主流的Xbox360专用的多用户在线对战平台。

  Xbox的出现,为全世界的游戏玩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也为续作Xbox 360的崛起埋下了伏笔。2012年7月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评选出本世纪迄今十款最重要电子产品,Xbox榜上有名。

  2003年:纵横滚轮(亦称左右滚轮)技术诞生。2003年,微软推出了IE3.0鼠标的升级版IntellimouseExplorer4.0鼠标,尽管针对商务用户设计的Intellimouse Explorer 4.0鼠标并没有像前辈IE 3.0鼠标那样受到游戏玩家欢迎,但舒适的使用手感还是受到了办公及家庭用户的认可。

  不得不说的就是,微软Intellimouse Explorer 4.0鼠标上所搭载左右滚轮技术,在日后成为了中高端鼠标的必备设计。由于当时显示设备性能有限,用户在浏览大文件时,常需要依靠拉动页面底部的滚动条来实现页面水平滚动。由于鼠标表面面积有限,增加额外的滚轮势必对操作手感造成影响。微软硬件巧妙的通过滚轮左右摆动,解决了页面水平滚动的难题。

  在随后的Windows系统更新中,微软也增加了对纵横滚轮(亦称左右滚轮)技术的默认支持。同以往一样,微软在左右滚轮技术上依旧保持开放态度,使得这一技术在随后被不同外设厂商所采纳。

  星光鲨做为微软首款艺术家鼠标,放弃了微软硬件一贯采用的人体工学外观造型,采用别具一格的”蛋“型设计,鼠标正中设计有一条透明发光条,与滚轮一起将鼠标分割为两个半球,这种极具新意的设计,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出色的工业设计所带来华丽的视觉效果,即便在今日,也是颇具诱惑力。

  微软Optical Mouse by S+ARCK鼠标的出现,标志艺术家系列鼠标的正式面世,也将鼠标在用户心中造型古板的印象一举颠覆。

  微软成熟的人体工学造诣,使得微软人体工学4000键盘为用户所带来的舒适使用感受,至今无人可以超越。该键盘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舒适,用过它之后使用任何键盘都会让你感觉到不适。

  在推出暴雷鲨6000和HABU两款激光引擎游戏鼠标进行试水后,微软硬件由于激光引擎所带来的表面兼容性差的问题无法容忍,再次踏上了鼠标引擎自主研发之路。2009年,微软终于推出了表面兼容性超强,几乎可在除透明无尘玻璃以外任意表面使用的蓝影引擎技术,搭载在微软越影蓝影鼠标和微软赛威X8无线游戏鼠标上正式上市。

  与市面常见的游戏鼠标不同,微软蓝影引擎使用波长较短的蓝色LED光源作为成像照明,光源透镜与成像透镜成60°夹角,并使用微软独家研发的成像芯片制作。出众的表面兼容性让蓝影引擎迅速得到了用户的宠爱。

  与其它厂商不同的是,微软并未将蓝影引擎技术限制使用在旗下高端产品之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旗下所有鼠标产品中推广开来,从而造就了目前微软鼠标“蓝影当家”的局面,普通用户仅需花上几十元,即可购买一款蓝影鼠标,体验强大表面兼容性所带来的便利感受。

  面对性能强劲的微软网络摄像机梦剧场(精英版),国内用户只能暗暗叹气,毕竟国内的网络,对于1080P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对于喜欢自己动手进行视频录制的用户来说,微软网络摄像机梦剧场(精英版)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010年,微软硬件推出了一款超乎人类想像的产品,这就是Kinect体感游戏设备,通过3D摄像原理,加上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用户体感输入动作进行识别的作用,让用户可以提前感受到属于未来的操作方式。

  由于的强大性能和高效识别能力,目前Kinect的应用领域已经突破家用游戏机平台,在教育、商用、监控等多个领域进行使用。如果说Kinect还是游戏外设的话,那它一定是使用领域最广的游戏外设。

  Arc Touch鼠标搭载了极富创新意识的“仿真力回馈”滚轮技术,用户的手指只需在左右按键中央的触摸板上拨动,即可感受到有如物理滚轮一样丝丝入扣的手感。超薄+仿真力回馈,让用户再一次感受到微软硬件在工业设计方面的不凡实力。

  2011年,微软硬件第一款多点触控鼠标Touch Mouse面世,尽管同苹果的Magic Mouse相比晚了两年,但Touch Mouse的出现,一举打破了当时多点触控鼠标“扁、平、薄”的外观造型,为用户提供了最为舒适的触控操作体验。

  Touch Mouse所带来的不仅是舒适的触控操作手感,还打破了一直以来,触控鼠标延用苹果Magic Mouse鼠标手势的格局。通过对Windows用户使用习惯的研究,微软硬件推出了全新的“微软系”触控操作手势,并一将最大手指操作数量提升到三个,使之成为最符合Windows用户使用习惯和需求的触控鼠标。

  Wegde蓝牙触控鼠标小巧的体积下,隐藏着微软硬件精益求精的硬件做工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从不可倒置的电池仓,到刚性电容感应触控板,Wegde蓝牙触控鼠标的每一个细节设计,都让用户感觉是那样完美。

  改变、创新、追求突破的理念,从微软硬件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推动着微软硬件不断前进。微软硬件将这一理念贯注到旗下的每一款产品之中,不断为用户的生产生活带来更新,更快的使用感受。包容,开放的产品研发态度,让微软的创意可以通过其它同行业竞争者传播开来,将其带给更多的使用者。相信随着Windows8系统和Surface平板电脑的上市,新一轮变革正疾步向我们走来,你准备好了吗?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8-12-17/7778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