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北京高考状元说出了刺痛人心的现实然后呢?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前几年,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引发了网友对阶级固化和教育公平的激烈讨论,近日,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再次引爆了网络舆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前几年,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引发了网友对阶级固化和教育公平的激烈讨论,近日,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再次引爆了网络舆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熊同学的坦诚和这番言论所展现出的格局与视野,让网友们纷纷为他点赞,知乎网友@秋元明说:一个应试教育的状元在18岁之年能有这样对自己刚刚参与的考试的思考和见解,这是惊喜。

  但同时,这番话也揭示了一个有些残酷的现实:阶层的落差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让农村孩子离“考上好大学”这个梦想,越来越远。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 1978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05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而根据2016年的数据,全国有54.63%的中学生来自农村。该年,北京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仅占16.3%。

  对于农村学子来说,考上一所好大学可能是实现阶层流动的唯一途径,但在20年后的今天,“寒门”却可能“再难出贵子”。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不断下降的背后,是人口流失、教育资源不均、家庭阶层局限和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的叠加。

  根据光明日报的数据,2009-2014这五年间,在农村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减少了1676.7万人,其中小学减少了6.16%,初中减少了19.41%。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人口的流失,似乎是重点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一个因素。

  同时,光明日报还指出,招生政策和教育资源的倾斜,加重了对农村学生的不利局面:

  尤其是自主招生,更是将农村学生排斥在外,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进入重点大学的难度;其次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由农村向城市高度集中,“超级中学”像抽水机般吸干了当地和周边县城里最优秀的学生和老师。

  不过,正如知乎网友@王瑞恩所说,不论是因为资源的倾斜,导致农村学生追逐城市的教育,还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使得农村基层教育在资源分配中更加被边缘化,“不管是怎样的因果关系,都在隐隐印证着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现实”。

  除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家庭阶层的壁垒,更是死死地将他们拦在了重点大学的门外。

  据2015年的中国高考统计,9成以上的高考状元都是“非农业户口”,且父母学历普遍较高。有分析指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而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

  公众号也认为,高考看似很公平,“但是,学生水平的背后是他们的家庭出身、父母的培养和视野、学校和社会资源等多重因素的积累……而农村和家庭困难的孩子的确处于劣势”。

  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为孩子支付学费都很困难,至于让孩子“上双语幼儿园”“参加奥赛班”这种在城市里流行的“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想象。

  根据第一财经最近的报道《中国人口隐形危机:逾50%农村幼儿认知滞后》,在一项针对中国农村幼儿认知水平的调查中,陕西省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而在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这一比例更高达55%。

  研究者发现,除营养缺乏之外,农村幼儿认知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监护人缺乏刺激性的养育行为。

  除此之外,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也阻隔着农村孩子与外部的世界相通。今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就因为没考虑到农村考生与城市考生的具体差异而受到诟病。

  资深媒体人孙旭阳指出,这种作文命题的圆心扎在大城市,而非更广阔的中国,是对弱势考生的另一种歧视:

  对农村考生来说,全国卷1的作文题目简直就是灾难,他们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无话可说,但对于大多数从未在现实中见过外国人和共享单车,没有坐过高铁,没有用过移动支付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作文范围其实被压缩了至少一半。

  统计的数据和舆论的导向都在表面: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上好的大学。在教育资源不均、阶层固化和信息不对称的层层壁垒叠加之下,教育公平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否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象?

  “农村的孩子是不是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农村的孩子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公平的进入好大学的机会。”律师张新年认为我们应当追问的是:

  教育主管部门是不是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师资力量充实到农村教育事业?

  高考命题主体在设定选题时是不是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具体差异?

  光明日报也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为何上不去》一文中指出: “要从技术上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利于展现他们优秀素质的有效的大学招生录取制度。”

  例如,美国顶尖大学在招生录取时,不光看重考试成绩,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取得的考试成绩。

  而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公众号认为,互联网的普及也许能为农村学生消除消息不对称,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

  寒门难出贵子,这可能是残酷的现实,却未必是全部的事实。农村的孩子如何获得更公平的教育?互联网能使其成为可能吗?欢迎留言谈谈你的想法。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8-11-04/4458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