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中奥体育集团总裁刘亚群:尊重足球规律让中国球迷不再等待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今夏,10万国人远赴俄罗斯只为与足球亲密接触

  今夏,10万国人远赴俄罗斯只为与足球亲密接触。红场、克里姆林宫与圣瓦西里大教堂,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当然还有卢日尼基体育场。

  与10万国人同行的还有7家中国赞助商,万达、蒙牛等企业的标志在绿茵场边闪动。甚至本次世界杯吉祥物“扎比瓦卡”也产自中国,国人最爱的小龙虾与啤酒也随着人流远走他乡。白岩松戏称:“本届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其他的都去了。”

  中国足球职业化起步时间不晚,但成绩始终难以令人满意。中国足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未来路在何方?这些问题始终徘徊在人们心头。中国足球成绩不佳也给足球产业发展带来阻碍。

  在此背景下,首届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第二阶段即将打响,笔者在开赛前采访到中奥体育集团总裁刘亚群,他讲述了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对策、公司未来战略以及办赛意义。

  中国足球缺很多东西,缺乏荣誉感、缺乏职业素养、没有一流的技术、没有拼搏到底的精神,更缺乏完善成熟的青训体系,这也是很多中超球队的软肋和英超球队的强项。

  今年欧冠决赛,因利物浦门将卡里乌斯的两次低级失误提前结束了红军征程。但实际上,在淘汰赛阶段前,利物浦击退曼城、罗马等强敌既离不开主帅克洛普排兵布阵,也离不开萨拉赫、马内、菲尔米诺组成三叉戟所发挥的攻势,更不能忽略向球队输送新鲜血液的青训体系。

  1998年正式成立的利物浦青训学院包含球员下至U6年龄组、上到U21梯队。这些球员都是球探从世界各地青少年比赛中选拔而来的。在10岁前,俱乐部训练以培养小球员足球兴趣为主,更多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足球文化,他们只参加课外训练。训练和比赛内容并非传统的11人制、踢90分钟,而是8人制、踢三节(每节20分钟),对体能要求较小。

  该体系走出过许多知名球星,如追风少年欧文,他11岁开启利物浦职业生涯;还有球队曾经的标志性人物杰拉德,他8岁时就加入了俱乐部。同他们一样,各大联赛中的许多球星都是从少儿时期开始就在球队青训体系中训练、比赛,并一步步地迈向级别更高赛场。

  回到国内,随着国家、社会对足球的重视,青少年足球比赛体系已由原来年龄最低的15岁往下延伸至13岁,但足球赛事在13岁之前的年龄阶段上仍是空白。各级联赛俱乐部也没有针对此年龄的足球培训。这恰恰跳过了孩子身体发育阶段的黄金期,也没有在合适时机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

  刘亚群讲述了他陪同巴萨俱乐部主席考察中国足球的经历,他们曾前往江苏、山东等省份调研,也深入了解过北京足球。考察后,巴萨主席认为中国未能成为足球强国,首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重点培养6至12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小球员。因此,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设置了男子U8-U12共5个组别,女子有U11、U12共两个组别,根据8至12岁年龄段的特点,赛事设置为5人制。

  “结合足球规律,基于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目前短板,我们将赛事的参赛对象选定为此年龄的少儿,”刘亚群解释了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球员办赛的原因,此外他还补充说:“这个年龄层次消费能力较低,从商业的角度我肯定不会选择此年龄,更多是为了中国足球考虑。”

  与过去足球比赛常使用的赛会制不同,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发挥了城市的特性,利用同城间交通便捷的优势,实行周末主客场制,不仅减少跨城市的舟车劳顿,也增加了比赛数量,做到“周周有比赛”,主客场制可让孩子们体会到类似职业联赛的氛围。

  据统计,在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的第一阶段里,总计踢了18轮,共6484场比赛,来自791代表队的9785名运动员参与其中。

  刘亚群认同这种以赛代练的方式。他表示,联赛制下更多的参赛机会,能够培养孩子身边的明星,把足球文化融入到孩子们当中。

  刘亚群以巴萨俱乐部举例,在这一年龄阶段,巴萨俱乐部有将近400支队伍,小球员只在周末参加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比赛,“他们一个星期只训练两次,但一周就比两次”。

  与枯燥无味的训练相比,比赛更能调动孩子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少儿足球联赛正是效仿了国外的培训方式。

  更多的对抗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足球乐趣,同时联赛制也是赞助商乐于见到的。在联赛机制下,每年的比赛场次更多、更系统化,随着赛事知名度的提升,赞助商的品牌和产品获得的曝光机会将远高于传统的赛会制足球比赛。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已经吸引到我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李宁的赞助。

  李宁公司从2002年开始涉足足球领域,生产包括青少年使用的球衣、球鞋等足球装备,2003年签下我国前著名足球运动员李铁,此外公司目前还赞助了武汉卓尔等中甲、中乙俱乐部。但是据李宁公司足球市场部总监韩光介绍,公司目前已经把重心放在青少年足球。

  作为盈利性企业,赞助少儿类赛事回报周期长、目标客户需要培养、社会关注度低,投资回报明显没有成年人赛事那么高效,为什么企业会去做这件事情?韩光回答了这一问题,他首先提到了赞助职业运动员或者赛事所需要的高额花费。其次他认为,“孩子从小接触李宁产品以后他会内心对李宁有好感,潜移默化的接受李宁这个品牌”。李宁公司是着眼未来,并没有看中短期内商业回报。

  韩光说:“做孩子的市场赞助是为了让这个运动发展更好,想培养中国的孩子们对足球感兴趣,能够健康成长。”

  这与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的初衷不谋而合。据韩光介绍,今年上半年李宁只赞助了包括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在内的两项赛事,对于赞助赛事方面,韩光认为更应看重质量而非数量。

  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第二阶段即将在北京和成都打响,赛事暂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在刘亚群心中,之前完成的一切还远远不够。他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这城市少儿足球联赛打造成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少儿足球赛事。

  “当它规模足够大、水平足够高,并且具有影响力时,商业价值自然就会凸显出来。”刘亚群解释说。

  放眼全球,几乎所有的赛事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经济效益、商业运作可言,否则都是纸上谈兵。打造赛事IP需要耐心,NBA形成今天的规模用了足足70年,是有其中的道理的。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刚刚诞生,立刻实现商业化变现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商业规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赛事本身科学化、合理化,从而吸引赞助商,并逐步实现目标。刘亚群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政府助力与市场体量共同作用下,中国体育产业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处在初期阶段。这一点,在足球项目上展露无疑。足球事业难有起色,更是阻碍着足球产业的发展。中国足协财务咨询合作商普华永道公布的2016赛季中超财务数据显示,中超各俱乐部总体亏损约40亿元人民币。笔者个人认为这与中国青少年培训有着直接联系,俗话说春种秋收,只有在青训上更多投入,才能在高水平联赛上有所收获。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能够壮大足球金字塔的塔基,刘亚群表示,只有在塔基下有了足够的规模,中国足球水平才有可能提高,有基本的足球人口才能谈足球产业。对公司而言,举办城市少儿联赛是为将来做了一盘更大的蛋糕。

  在刘亚群看来,中国足球场地存在缺失同样制约着中国足球的发展。去年住建部出台足球场地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超过7万块,但中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这显然难以满足所有的需求。据刘亚群透露,在未来中奥将投入于足球场地建设。目前在成都已有试点,该足球公园“获得的利润不高,但是效果很好。如果天气好都会爆满,说明还是很多人愿意踢球的。”

  投入于利润不高的项目,是刘亚群对中国足球的情怀。这让笔者想起足球评论员贺炜的一句话:“中国足球哪怕是再多人的痰盂,也是我心中的圣杯。”基于这种责任,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在球迷的期待中起航,希望在未来,能够让中国球迷不再等待。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tiyu/2018-09-10/2605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