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自媒体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我曾经反复地在微博上询问以及自问:当我们讨论自媒体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每天都能在时间线里看到自媒体的各种讨论,也听到了不少传统媒体人转型发家的故事,但这些完全不能解释我的心头疑问:当我们讨论自媒体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看他们讨论的很热闹,我很想装作自己也懂,但是,好吧,既然已经过了青春期了,干嘛还要逞强呢?  开个玩笑,也没那么久,在原来的世界里,记者、作者以及……嗯,还有笔者写稿子,编辑审核修改把关,编辑决定读者需要看什么,读者们看编辑编辑过的内容,在这个世界里秩序井然,编辑是最大

  我曾经反复地在微博上询问以及自问:当我们讨论自媒体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每天都能在时间线里看到自媒体的各种讨论,也听到了不少传统媒体人转型发家的故事,但这些完全不能解释我的心头疑问:当我们讨论自媒体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看他们讨论的很热闹,我很想装作自己也懂,但是,好吧,既然已经过了青春期了,干嘛还要逞强呢?

  开个玩笑,也没那么久,在原来的世界里,记者、作者以及……嗯,还有笔者写稿子,编辑审核修改把关,编辑决定读者需要看什么,读者们看编辑编辑过的内容,在这个世界里秩序井然,编辑是最大的,作者除了通过编辑,没办法发表内容,编辑看不上眼就只能锁在抽屉里,而读者只能通过“读者来函”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通过编辑转交给作者,只有在编辑认可的情况下,才能把意见刊发出来,因此编辑是一份非常受人尊敬的工作,一般被称做“编辑老师”。好吧,听起来像是19世纪了的事儿了……

  后来,有了博客,每个个体都拥有了完全的表达自由(请忽略政府那只手),每个人都有完整发表内容并进行传播的能力,理论上,你写的一篇文章可以被全世界任何一个可以接入互联网的人访问,这跟把稿件写完放在抽屉有着本质的不同,搜索引擎是那个时代的信息中枢,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大家主要是通过搜索来完成博客内容的消费。

  只需建立一个自己的博客,你可以自己做一个媒体,自己采写、不经审核地发布、自己传播,这,就是“自媒体”的来源,而博客,也确实在西方引起了一股“自媒体”热潮,不光是传统报社的专栏作者和作家,去发布一些可以不经媒体编辑审核的内容,也包括一些之前编辑看不上的作者,利用自建博客获得自己的读者,作者和读者第一次可以绕过编辑直接完成交流。

  但在中国,这个故事有点不太一样,长久以来,超级门户是中文网络最大的特色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搜索引擎与内容社区主动获取个性化的内容,但更多的人还是通过门户来消费编辑提供的内容,因此编辑的推荐变得至关重要,每家门户都提供了博客服务,和那些自建的博客站点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流量入口,因此对博客作者而言有着非常的吸引力,但同时这个流量入口能容纳的作品数量又很少,事实上,比传统媒体的容量更小,因为不同的传统媒体有不同的读者群,而门户则只有那么几个,面对的是全体读者,于是又重新变成了过多的内容追逐过少的版面位置,尽管编辑失去了对内容的编辑权,但仍然保留着对内容标题的修改权,因此编辑甚至拥有了比传统媒体编辑更巨大的权力,每个人都努力地跟博客编辑套近乎,希望他们能“推推”自己的文章。

  和传统媒体相比,这些编辑更年轻,经验不足,但他们并不惶恐,甚至比传统媒体的编辑更自信,他们的秘密武器是数据,他们根据同样一个位置不同文章的后台访问的数据来决定推荐哪篇文章,用什么样的标题,所以被推荐的文章未必是优秀的,但一定是更多人吸引眼球的,而标题则难免耸人听闻,毕竟只要你点进去看,编辑的目的就达到了。与传统编辑被广泛尊重相比,网络编辑博客编辑几乎普遍性地存在争议。

  而除此之外的博文,则乏人问津,无论内容有多好,只要他/她还没有被编辑发现,我在博客频道的时候,经常会“捡”到宝,但是即使是我这样的专职博客编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现更多的优秀作者与优秀内容。

  但即使如此,中文博客也自有其独特的价值,比如它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写作队伍的非专业化,编辑对内容编辑权的失去,负面价值当然有,比如文章没有那么优美流畅了,但其正面价值是避免了编辑以辞害意,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下降了,而作者的专业性的价值上升了,那些专门从事写作的人,比起有专业背景的人,其优势忽然间减少了,原来这些具备专业背景的人,因为其写作能力较弱,同时较少接触编辑的缘故,其声音很难通过媒体通道发布出来,而那些职业写作者则占尽便宜,即便在同一个议题上,他们懂的比专业人士少得多。

  我在负责博客频道的时候,要求编辑在特定议题要找特定行业的人发言,尽可能避免那些除了写作无其他背景的作者,宁可文字难看一些,不通顺一些。

  2007年年末,在一次博主聚会上,我问在座的各位媒体人(其中大部分是媒体评论部的),如果在未来,每个新闻事件都有当事人站出来,评论者都是业界专业人士,其不同看法也都在这些人中间讨论完成,在座各位的价值是什么?

  问题有点僵,一位白发苍苍的资深评论员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也许我们无法写出和专家那样有专业性的内容,但评论并不完全是专业评论,评论员的发言,代表的是普通人的共同态度,是社会舆论的最大公约数。

  我当时没有反驳,但我的实际想法是,如果普通人都能表达了呢?如果不光是明星、不光是专业人士,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能力了呢?谁在乎你的公约数呢?谁稀罕你代表呢?

  这个时刻迅速的来了,幸运的是,在它刚刚要启程的时候,我跳上了这艘船——微博。

  人们之所以求编辑刊发,求编辑“推推”,乃是因为编辑站在广播的入口处,每个读者都不得不去看这个从未谋面的人推荐的内容,细想起来,这实在是没什么道理。

  而微博改变了这一切,如果你是一个读者,通过微博,你愿意关注谁,就能随时获取他/她写的内容,你就是自己的编辑,而你关注的人,又会把他/她关注的内容推到你的面前,他/她就是你的编辑。

  如果你是一个作者,你的粉丝都是自己的读者,而且他/她还是你的发行方,因为他/她会把你优秀的内容转发给他的粉丝,转发的同时,还能带上批注,即他/她的转发理由。

  写作、编辑、审核、传播、消费、反馈,完全实时,完全个性化,人类的信息传播从来就没有这么便利过。

  你们都想不到,一个从纸媒编辑做到博客编辑的人,看到这种模式的时候有多么激动,终于可以把编辑这个行业干死了,作者们读者们,你们自由了,信息终于可以自由流动了,这,比开放报禁可伟大100倍不止,我有时躺在床上都会想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还有比这个更壮丽的事业吗?啊?我就是新时代的保尔啊!

  因此,在我看来,毫无疑问,每个微博用户,都是一个如假包换、纯天然原生态的“自媒体”。

  事实上,我预测的事情都在发生,在微博初期,明星、记者、律师、作家、诗人、学者,这些拥有较强表达能力但缺乏专业背景的人迅速占领了这个平台,他们主导一切公众讨论,他们懂的,他们不懂的,他们被公众戏称为”公知“,然后随着用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不同立场,不同专业用户以不同的角度加入了讨论,因为140字并不太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字技巧,因此这些人常常能凭借其专业能力,让”公知“哑口无言,同时因为用户覆盖面的增加,微博越来越能够反映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的舆论声音,什么是”民间舆论的最大公约数“?看看微博评论就明白了。

  而编辑,则终于沦落为“小编”,它本来是类似于“笔者”这样的自称,现在也成了第三人称:“你们这些小编……”

  (而对这些专业人士的推荐曝光,仍然需要站方的支持,如果是纯市场经济,长尾则永远无法露头,微博已经在做,而且会做更多工作去针对这些粉丝不多,表达能力不甚强的专业人士,去推荐给对他们有兴趣的人,比如我们正在做的专家页面,这事儿另外说……)

  本系列预计有三到四篇,本周写完,目前写到二了,敬请各位监督,也请各位点赞激励……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yule/2018-11-09/4807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