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建追忆伯父周恩来:不变的家风传承延续的家国情怀(组图)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原标题:周秉建追忆伯父周恩来:不变的家风传承 延续的家国情怀(组图))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们作诗悼念道: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原标题:周秉建追忆伯父周恩来:不变的家风传承 延续的家国情怀(组图))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们作诗悼念道: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爱戴和不舍。今天,他的光辉形象及其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的心怀天下、砥砺成长,周总理也成为几代青年人恪尽职守、正直做人的优秀典范。

  “伯父经常教导我们家里的晚辈们,要做普通人,不做平庸事。”周恩来的侄女、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时常回忆起伯父说过的话,而伯父对她的家庭教育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一生。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之际,周秉建再次回忆过往岁月,讲述周家家风的传承、对现代家庭教育及青年成长的建议和看法。

  提到自己儿时的成长,生于50年代的周秉建深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她,从未感觉到自己的身份因为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而变得特殊。“小时候我们都知道伯父的身份,但因为家里一直教育我们说,自己就跟普通人家孩子一样,不要有优越感,所以小的时候也没有觉得自己家庭生活有什么特殊的。”

  周秉建回忆,那时候家中兄妹几个没有上过什么干部子弟学校,都是跟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完全没有所谓的优越感。“那时候伯父对我们是有要求的,要求我们和老百姓住一样的房子,过与普通家庭一样的生活,不允许有特殊条件和要求。”正是因为伯父周恩来在家人生活作风上严格要求,没有提供任何优越的土壤,所以家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很守规矩,为人谦逊平和。

  回忆起自己与伯父之间相处的故事,周秉建回忆说,那会儿对伯父还是有些距离感的,这种距离感主要来源于对伯父的尊重。“我印象中的伯父工作特别忙,我很少与他见面。但记忆深刻的一次,是伯父组织过一次家宴,在家宴上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专门讲‘五观,思想观、政治观、社会观、亲属观、生活观,就是周恩来总理对小辈们提出的“五观”。周秉建笑称,那会儿因为太小,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五观”的意思,但是越长大越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1968年,年轻的周秉建决定下乡去内蒙古,临行前与伯父的那次会面,让她印象深刻。“那时候伯父很忙,临行前伯父给我送行,他特别支持我下乡,跟我讲要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周总理在地图上找到了侄女即将要前往的锡林郭勒盟,指着地图对她说:“那里是牧区,你要学会吃牛羊肉,首先要过好‘生活观’。你要对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想困难想得少的话,遇到困难就容易动摇。”回忆起那次对话,周秉建觉得伯父说的那些话很贴心、很接地气,让她感觉心里暖暖的。

  儿时的周秉建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成长在谦逊勤勉的家庭环境中的她,也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谈到家庭教育,周秉建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和过去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社会的进步发展,来源于现在孩子们成长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孩子,愿意充分表达自己个性,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想法,这些都是值得去支持和鼓励的。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现在的孩子经不住摔打,比较娇气,这个还需要他们有更多的历练。”周秉建觉得,现在的小孩生活水平提高了,只要能够打磨掉身上的娇气,让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当提到应该如何做好当代家庭教育的时候,周秉建认为,家庭教育不能够千遍一律,完全按一个标准去要求,应该因材施教。但在顺应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把握原则,比如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就不应当被忽略。“传统文化还是很优秀的,教育要遵循传统文化,比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是需要继承发扬的。”周秉建很看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她始终觉得,虽然现在人民生活奔小康了,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有了物质财富后,就能随意丢弃的。

  在谈到如何对下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周秉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对于小孩来说,核心价值观里的这24个字他们很难去理解,但作为家长又得从小培养他们的意识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育的时候要以小见大,从小事上去做引导。”她觉得,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同,那么在他们眼里的这些“大道理”就可以具象到每一件小事儿上。例如从小就要学会团结友善、互相帮助,这就是具象的“和谐”,例如理解国旗上的图案、学唱国歌,这就是具象的“爱国”。

  当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周秉建毅然决定下乡发展,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国家需要的地方。“那时候别说下乡,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要扛起枪杆子。”周秉建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心把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如今,在和平年代下,青年人又该怎样实现抱负来报效祖国呢?

  “我很佩服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很了不起,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周秉建说,她们那代人,除了下乡工作的,也有去工厂工作的和去当兵的。但不管怎样,那时候更多是体力劳动,但是从智力的培养、文化水平的学习提升、思维的变化等方面,跟现在的年轻人比起来就要逊色很多。同时,现在的青年人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社会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他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创新,要尝试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青年该如何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周秉建的观念在青年人看来很与时俱进。“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理想,每个阶段都会有既定的目标,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这些目标也会随之变化升华。但当自己认准目标,选准职业后,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为无论干什么,都是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秉建提倡要尊重青年人的人生选择,更不能有职业歧视。“不要说搞尖端科学的人就比别人地位高,我是做炊事员的,就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行行出状元,无论做哪行,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周秉建的这一态度,也是深受周恩来总理对她儿时教育的影响。

  周恩来总理曾在青年时期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秉建也想借用这句话,对广大青年们给予鼓励:“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奋斗,希望年轻人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历程中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创新,向前。不断地丰富个人理想,共同成就中国梦。”(来源:中青网)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jiaoyu/2018-12-19/7905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