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小创新创造大价值(组图)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时代在发展,劳模精神也在发展,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各有特点,新时代的劳模在创新驱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劳模精神也在发展,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各有特点,新时代的劳模在创新驱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自治区各条战线的杰出代表,我区各级劳动模范用平凡的劳动和创新的精神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劳动模范的引领带动作用。

  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劳动模范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在开展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报特推出此深度报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推动广大职工争做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劳动者,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在去年9月召开的自治区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讲话中强调,广大职工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踊跃参加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争当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为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贡献才智和力量。在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要求全区上下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上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区上下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和活力,积极投身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蒙古篇章。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工作室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为推动全区国有企业在转方式中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区敲定了推动国企创新驱动三步走战略,这也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自治区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李锋杰介绍,为进一步扩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2013年,自治区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通知》,对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创建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年11月,自治区总工会对首批20个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命名奖励。今年1月,自治区总工会又对符合条件的50个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命名奖励,并给予每个创新工作室2万元的经费补助,有力地推动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开展。

  据了解,2014年召开的自治区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5年全区要创建2000个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目标,自治区总工会也将今年培育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300家以上列入本年度服务职工办实事计划。

  针对全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专家建议,要在全区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引领创新的积极作用,拓宽创建领域、扩大创新工作室的覆盖面。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要积极主动地为职工开展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积极推动非公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以管理和服务创新为重点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要不断提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技能人员加入创新工作室,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积极作用。职工创新工作室要聚焦企业的技术难点、重点,确定并承担创新课题和攻关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成员的潜能,共同破解企业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人才聚集的优势,发挥辐射作用和培养功能,采取岗位练兵、名师带徒、网络交流等手段,为企业培养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技术工人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把越来越多的职工凝聚到劳模周围,提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要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和建立创新成果交易平台,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进行市场化运作,使职工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发挥作用、创造效益。

  近年来,在我区的一些企事业单位,由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带头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在不断涌现,并在引领职工技术创新、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劳模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积极投身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于庆峰是内蒙古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401车间的操作工、自治区劳动模范。他曾于2011年获得全区数控加工中心职业技能比赛第一名,被授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为更好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增强技术创新攻关能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2013年,内蒙古一机集团成立了“于庆峰劳模创新工作室”。

  两年来,于庆峰带领工作室团队先后完成了13项创新项目,其中,“单件小批量生产数控加工—在线传输DNC加工实施方案”将工件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0.5小时,产品一次加工合格率由90%提高到100%,使数控机床的利用率由33%提高到95%以上,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80余万元。

  “爱好在这里发挥、创意在这里实践”,这是呼伦贝尔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对创新工作室的定位。2011年,该公司创建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钟志波的名字命名的“钟志波创新工作室”并在场地、设备、人员、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几年来,工作室12名职工围绕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研制成功的露天矿边坡自动监测及滑坡预警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项技术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很多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他们开展的“视频识别技术在司机精神状态监控方面的研究”,能够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在司机疲劳驾驶时及时进行提醒,降低了运输事故的发生几率。

  内蒙古草都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成立了以劳模王辉为带头人的草都创新工作室,先后研发了饲草料电子商务体系,搭建了饲草料销售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订单、线下发货,形成了信息咨询、信息反馈、网上交易的现代商务流水线,较好地解决了牧户饲草丰年浪费严重、歉年盲目购草的难题。按每吨饲草为牧民节省成本50元计算,通过这个平台,每年累计为牧户降低饲喂成本近百万元。创新工作室还研制成功了牧草二次加工生产线、农用叉草机、牧草快速烘干机等牧业机械设备,获得创新成果4项,发明专利2项。

  呼和浩特铁路局创建的以劳动模范张发为带头人的“张发创新工作室”,围绕“以科技保安全、以技术降成本、以成果创效益”主题,积极开展业务钻研、技术攻关、专业交流、学习培训。他们研制成功的“机车防逆电操作保护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并获得中国铁道科技进步三等奖。这项技术的成功使用,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检修费用1500万元。工作室研制的线路除沙装置,在临策铁路大型模拟恶劣沙害试验中获得成功,解决了沙害影响行车的难题。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以先进生产者张书伟的名字命名的“张书伟创新工作室”,48名成员围绕专业难题和技术难点开展技术创新,3年来共获得专利5项,研发成果43项,创造效益286万元。他们自主研发的“变电站远程视频支持指挥系统”和“变电站全信息系统”,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因变电站偏远,无法及时进行检修和管理的难题。

  劳动模范在带领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为企业培训、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形成了名师带徒、团队合作、共同攻关的良好氛围,让创新成为加快企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的新常态。

  据统计,近年来,全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共举办各类培训2764场次,培训职工3.69万人,帮助1.9万名职工提升了职业技能等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成为职工施展才华、岗位成才的重要平台。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创新工作室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每个成员的优势,破解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去年,专用机械公司需要加工一个内孔直径24毫米、外孔直径32毫米、长度810毫米的管件。大家发挥各自特长,集体制定加工方案,成功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工作任务。”郑贵有说。

  工作室成立以来,郑贵有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发挥团队优势,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共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50余项,其中《重载超大口径油缸缸体加工》创新成果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他们还总结、提炼特色操作法11项,提合理化建议及承诺改善191条,先后举办技能培训班11期、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会9场,让700多名技能人才从中受益。

  在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风电专家彭怀午的名字命名的彭怀午职工创新工作室远近闻名。在这个工作室,彭怀午带领设计团队先后完成了“风光储最佳容量配比的研究”“风电场设计后评价”等多项创新成果,成功申请“平坦地区风场规划方法”“复杂地形下提高风能利用的方法”等10余项国家新能源领域的发明专利。

  “干工作光靠勤勤恳恳还不够,还要善于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创新,超越自己。有了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有优秀的团队,有设计院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发挥作用。”彭怀午说。

  据了解,内蒙古电力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年初都要围绕当年的中心工作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确立创新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攻关课题,公司创建领导小组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课题进行可研、立项,对重点项目给予技术、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他们还通过举办职工创新工作室成果展示交流会、观摩交流会,总结交流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创建“网上职工创新工作室”,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技术交流与探讨。制定激励措施,对考评通过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挂牌命名并奖励每个工作室1.5万元,对其中成绩突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授予“内蒙古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并奖励2万元,对成绩优异的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和骨干成员授予“内蒙古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及时总结、梳理职工的创新成果,积极协助做好办理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对能发明、会创新和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群众威信高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在职称评定、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开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我区在创新工作室创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创新工作室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从全区来看,创新工作室数量偏少,覆盖面小。目前已经建立的创新工作室多分布于国有企业,在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布较少。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keji/2018-11-09/4809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