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视角下乡村振兴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通过这些政策,可以使农村居民得到好处,在此基础上和过程中促进社会的组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公民素质,建构积极能动的农村社会基础,改善农村社会生态结构,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有序,促进农村的持续平衡发展

  通过这些政策,可以使农村居民得到好处,在此基础上和过程中促进社会的组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公民素质,建构积极能动的农村社会基础,改善农村社会生态结构,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有序,促进农村的持续平衡发展。2.有力实施整合的农村社会基础建设政策乡村振兴不但需要符合农村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政策,而且需要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以及公共政策与施惠于贫弱群体的社会政策。这样,经过不懈努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的弱势地位,增强农村的发展能力,改善农村的社会生态状况,使农村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发挥能动作用,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由此得到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实现乡村的振兴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农村社会;社会基础;经济社会;乡村;振兴;发展;社会生态系统;政策;农民

  第四,加强农村的再组织化。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家庭以生产功能,这也使得农村社会走向“原子化”和“去组织化”,其表现是农村居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缺乏制度化的联系,乡(镇)村集体经济极大衰弱以至消亡,一些地方村级组织无力以致瘫痪。“去组织化”的负面效果是农村公共建设的滞后和农村社会的无序化。政府曾经期望通过推行双层经营、能人治村解决乡村的“去组织化”问题,但总体效果不彰。毫无疑问,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村现代化,没有一定的组织化是不可能的,农村发展需要一定的组织依托⑩,现代农村建设需要“再组织化”。农村的“再组织化”要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通过农村党建和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强化村级组织,建设能力强、风气正的村“两委”;二是扶植建立现代经济组织,如专业合作社,增进和维护农户利益;三是建立有利于村庄整合和治理的社会组织,如建立村民议事会、新乡贤组织等。通过这些组织及其能力建设,增强利用集体力量推进乡村建设的合力,可以改变某些村庄散乱的社会生态状况,为现代农村建设奠定组织基础。

  第五,通过国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农村居民是重要主体,没有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乡村振兴发展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农村组织化程度的降低,在一些农村地区,政府对农村居民的有组织的、提高其政治、法律和社会素质的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农村居民基本上靠自己参与市场活动习得知识。乡村振兴发展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外,还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现代国民素质和共同体意识。要通过系统的教育改造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复生滋长的小农意识,代之以现代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居民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经济能力,强化法治教育。同时要对年轻一代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教育,强化乡村共同体意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改善农村文化生态,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

  以上我们从社会基础建设的几个基本方面,简略地分析了改善“三农”生态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可以说,符合现代化方向及农村居民“可行能力”的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基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及对弱势人群的关照扶助是农村生活共同体的基本要求,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农村的“再组织化”是走向现代农村的组织基础,农村居民的现代公民素质的提高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上述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三农”的弱生态位状态,促进乡村振兴。当然,要真正改善“三农”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中央2018年农村工作会议对改善“三农”问题的社会生态进行制度化、整体性的政策设计,需要各方面认真落实和进行艰苦的实践。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18-12-02/663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