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屡禁不止!官方再曝两地虚增财政收入5亿元

来源:第一财经网 陕西新闻网 浏览

小编: 陈益刊近年来辽宁、内蒙古等地财政数据造假引起市场关注,并被中央部委严令禁止,审计署近日揭露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虚增财政收入5亿元。4月18日,审计署披露的2017年第四季度国

陈益刊

近年来辽宁、内蒙古等地财政数据造假引起市场关注,并被中央部委严令禁止,审计署近日揭露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虚增财政收入5亿元。

4月18日,审计署披露的2017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显示,2017年3月,在相关资产未履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转让双方未签订转让合同、未办理资产过户手续的情况下,银川市财政局将银川通联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缴纳的4亿元预付款作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上缴国库,虚增财政收入4亿元。

2017年11月,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财政局通过先征后返、资金“空转”的方式将拆迁补偿款等1.5亿元列入非税收入。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上述造假手法并不新鲜,比如让企业先缴税款然后以各种名义返还,或者财政部门先将财政资金以支出形式拨付到缴款单位或财政收入征收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收到的财政拨款以税款、行政性收费等各种名义(无实际收入来源)再次征收入库,如此通过资金”空转”来虚增财政收入比较常见。

近些年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备受关注。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7年1月17日,时任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为了挤掉当地财政“水分”,2015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4年同比下降达到33.4%,降幅超千亿元。

在2018年1月3日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承认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经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

去年12月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国家行政学院冯俏彬教授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财政数据造假最大的动机还是政绩。

官员要提拔重用,需要一定的政绩,而政绩的体现莫过于光鲜亮丽的数据支撑。而且,以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为重要指标的领导干部考核模式,也间接成为数据造假的诱因之一。

除了政绩外,预算编制方法不当,一些地方不切实际设置过高财政收入指标,迫使那些财力匮乏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任务而虚增收入。

总体来说财政收入造假势头得到了遏制。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辽宁、内蒙古自曝虚增财政收入其实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以前唯GDP等数据考核论英雄的时代过去。

财政部近些年三令五申要求严禁地方虚增财政收入,并采取一些举措来引导地方做实财政收入。比如由于不少地方过于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而虚增财政收入的地方会导致收支缺口缩小,中央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也相应减小,从而弱化造假动机。通过完善财政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强化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地方做实各级财政收入。

对财政收入造假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

财政收入质量已经成为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的日常监管重点。审计署也将虚增财政收入纳入审计重点督查范围,并加强整改,上述吉林省白山市及所属6个区县虚增财政收入2.79亿元已经全部完成退库。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人大强化对政府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严格依法征收,不收“过头税”,防止财政收入虚增、空转。推动依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冯俏彬认为,中央向地方传递未来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数据的焦虑,而一些自曝家丑的案例也会起到警醒作用,让地方在未来定调任务时更加理性。未来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减少值得期待。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18-04-19/28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陕西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